喜馬拉雅紀行|走向杰羅布,遇見云霧雨雪間的“美麗”
盤旋彎繞向上,盤旋彎繞向下,不知走了多久,汽車扎進了喜馬拉雅群山的無邊蒼翠中。記者一行在輕霧漫溯中抵達了杰羅布村。
杰羅布村屬于西藏山南市洛扎縣拉郊鄉(xiāng),地處祖國西南邊陲,隱藏在綿延的深山里,海拔超過4300米。高原盛夏,綠意浸潤了杰羅布的高山峽谷、密林草甸和飛湍瀑流,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把這里變成人跡罕至的世外桃源。
杰羅布村附近拍攝的森林和瀑布(7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漫步于杰羅布村,北面是嶄新的民居,南面是村委會辦公大樓和村公房,村子腳下是潺潺的小溪。
32歲的米瑪桑珠穿著一身筆挺的西服,梳著偏分發(fā)型,看上去十分帥氣。他從年少時就跟著父親來到杰羅布放牧巡邊,如今已成長為村黨支部書記。
米瑪桑珠告訴記者,杰羅布是拉郊鄉(xiāng)群眾的夏季牧場。1995年,大伯索朗群培和父親明久扎西趕著牦牛,從拉郊鄉(xiāng)出發(fā),連續(xù)翻越切公拉山、冷姆公拉山兩座大山,走了兩天路,來到了杰羅布定居。
他們把帳篷扎在牧場,每天徒步放牧、巡邊,雖然松林接天、水草豐美,但生活依然清貧苦寒,不僅要忍受一旦大雪封山便無法與親朋聯(lián)系的孤寂,還要提防棕熊、豺狼、雪豹等野生動物對人和牲畜的傷害。然而,這一切都沒有嚇退他們,索朗群培和明久扎西在杰羅布待了28年。
曾經那兩名甩著“烏朵”(一種石器)、趕著牦牛的青年,如今已是年過花甲的老人,他們已經習慣了寧靜,仍愿意每天走向牧場,與寂靜的大山相伴。??
杰羅布村附近的牧場(7月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在政府的鼓勵下,從索朗群培兩兄弟開始,陸陸續(xù)續(xù)有牧民搬遷到杰羅布。
“80后”達娃央宗正是其中一員,2008年,她賣掉了家里的20頭犏牛和奶牛,又添錢買了30頭牦牛,搬遷到杰羅布定居。她告訴記者,因為不會養(yǎng)牦牛,初到高海拔地區(qū)時,不少牦牛死了,新生的牛犢也常被雪豹咬死,她一度感到很沮喪,也想過要離開杰羅布,但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不久后,10個總重2000斤的地標被運到了杰羅布的山上。8戶群眾肩扛手抬,翻越牧場密林,花了4天時間,把繪有紅五星、刻有“中國”字樣的地標立在了邊境線上。
2016年杰羅布行政村建立,鋪通了通往拉郊鄉(xiāng)的碎石路;2018年這里建成邊境小康村,群眾告別石屋,住進了寬敞的磚混框架新房;近年來,杰羅布的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中午時分,記者一行走進村民阿旺次宗開設的家庭藏式茶館。茶館里3間臥室和1間客廳收拾得十分整潔,約30平米的小院正在搭建暖廊。
不一會兒,阿旺次宗就為每人端上了一盤蓋澆飯。米飯上覆蓋著土豆片炒肉、青椒炒肉等,配以西藏本地產的辣椒粉,吃一口頓覺鮮香可口。她告訴記者,蔬菜都是從縣城運過來的,自己參加過廚師培訓,家里還順帶賣些百貨,收入還不錯。
“放牧守邊雖苦,但心里卻不苦,因為這里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國。”在邊疆,記者經常聽到這樣的話,看到質樸善良的笑容。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喜馬拉雅紀行丨向云端,扎西次仁和他的背包
扎西次仁是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的一名護邊員。他的家在喜馬拉雅山脈腳下,海拔4000余米,氣候濕冷、雨雪不斷。[詳細] -
喜馬拉雅紀行|行走勒布溝,遇見西藏“天然氧吧”
地處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勒布溝,藏語意為“好地方”,隸屬于西藏自治區(qū)錯那市。[詳細]
- 為何越來越多年輕人選擇“回到二三線”
- 科技小院的年輕人為啥“自找苦吃”——深度剖析科技小院模式如何“見行見效”
- 如何破解重點青少年觀護監(jiān)管難 上海浦東探索智能化預警機制
- 教育部:把好校外培訓機構從業(yè)人員入口關
- 武漢市兩新團工委成立
- 湖南團組織兩年多資助困難學生5.5萬余人次
- 中非青年來“湘”會 共話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機遇
- 打造“青春重慶”數字底座 提高團干部數字治理能力重慶:以數字化變革高效服務青年
- 阿東在河北調研并宣講團十九大精神_新聞頻道_中國青年網
- 第四屆“2050學子論壇”“守正、創(chuàng)新、擔當:智媒賦能中國式現代化研討會”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成功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