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布達佩斯的匈中雙語學校是中東歐地區(qū)唯一一所同時使用漢語和當地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學校于2004年9月成立,最初只有4個年級,87名學生,在經歷2016年的擴建后,目前學校有12個年級20個班,在校學生530余名。
匈中雙語學校校長 埃爾代伊·蘇珊娜 (又名 茹嬈):這所學校原本設立的目的是服務于在匈的華人學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組成比發(fā)生了變化。現(xiàn)在,母語為匈牙利語的本土學生比華人學生多得多。
匈中雙語學校是兩國深厚友誼的見證,也是多元文化深入互動、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縮影。
2009年10月,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來到布達佩斯匈中雙語學校,觀看了學生們的詩歌朗誦和中國傳統(tǒng)武術表演。
他強調兩國人民需要通過加強文化交流而增進互相了解,學生們代表著兩國未來友好合作的希望。
布達佩斯中文雙語學校校長 埃爾代伊·蘇珊娜(又名 茹嬈):我們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學有所成,最終赴華讀書。我們的努力收獲了一定的成效。今年,又將有10名學生赴華接受高等教育。我希望他們能夠成功,并且他們多年來在這里掌握的語言技能足以讓他們在未來的道路上從事不同的職業(yè)。
2023年春節(jié)前夕,該校學生胡靈月、宋智孝代表全校學生致信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教授。信中,他們講述了自己學習漢語的過程,也表達了想到中國讀大學的愿望。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 瓦爾加·博尼塔 (又名 胡靈月):(這是)我和宋智孝第二次獲得大使獎學金。 我們對此感到非常高興和興奮。 我們想分享我們的喜悅。所以,我們給習近平主席寫了一封信。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 伊姆雷·塔瑪拉·莉莉 (又名 宋智孝):2023年一月份的時候,那時候我們過春節(jié)。為了春節(jié),我們想表達自己的計劃,所以我們寫了那封信。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回信中寫道,他和夫人為在兔年春節(jié)前收到同學們的來信而感到高興,他還記得2009年在匈中雙語學校同師生們交流的情景。得知孩子們長期堅持學習中文,立志為中匈友好作貢獻,他為孩子們點贊。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匈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兩國人民傳統(tǒng)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他歡迎孩子們在高中畢業(yè)后到中國讀大學,也希望越來越多的匈牙利青少年喜歡上中文、學習中文,有機會到中國走一走、看一看,更多地了解當今中國和中國的歷史文化,努力做傳承發(fā)展中匈友好事業(yè)的使者。
現(xiàn)在,兩個女孩都在北京讀書。
她們于去年九月秋天入讀首都師范大學,開始了探索中國歷史文化的旅程。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 瓦爾加·博尼塔 (又名 胡靈月):我從一年級就開始學習漢語。 我想親自來到中國,與這里的人民交朋友。 我也想體驗它的文化和歷史。
首都師范大學學生 伊姆雷·塔瑪拉·莉莉 (又名 宋智孝):我喜歡北京的歷史古跡,尤其是我們參觀的頤和園。
中匈友誼源遠流長,一個多世紀以前,在魯迅等人的大力推崇和熱烈介紹下,裴多菲成為中國人民熟悉和喜愛的詩人。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
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這首著名小詩《自由與愛情》,廣為傳頌,為中匈文化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
來自匈牙利的建筑師鄔達克是20世紀30年代上海灘炙手可熱的建筑設計師,他設計的武康大樓、大光明電影院,還有國際飯店,將西方的建筑理念、技術與中國上海的城市文脈結合,為中西文化的交融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習近平主席表示,匈牙利是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之一。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化,中匈關系始終蓬勃發(fā)展。
中匈持續(xù)不斷的文化交流將繼續(xù)為中匈友好合作開辟新篇章,為中匈關系發(fā)展注入新動力。
監(jiān)制丨劉聰 沈小蒙
制片人丨西佳
編導丨岑梓源
剪輯丨岑梓源
配音丨陳怡博
2024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轉載使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