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榕樹上,有片“鳥的天堂”
【一線講述】
大榕樹上,有片“鳥的天堂”
講述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天馬村村民 陳社燕
我們天馬村河心沙洲島上有一棵400多年歷史的古榕樹,獨木成林,樹冠覆蓋面積足有1公頃,是一棵“生命之樹”。據(jù)說,巴金先生寫的《鳥的天堂》,指的就是這棵樹。
天馬村建于明朝,已有約570年歷史。聽父輩說,古時候漁民為了在岸邊固定船只,常常折下榕樹枝條插入泥土,把系船的繩子拴在上面。久而久之,扦插的枝條長成了小樹苗,小樹苗日復一日地成長,其中生命力最頑韌的一棵,就成了這棵參天大樹。
大榕樹是天馬村一寶,能遮風擋雨、固土封沙、調(diào)節(jié)水患,世世代代村民都像守護親人一樣守著大榕樹。聽老人說,抗日戰(zhàn)爭時,敵人在村子附近偵察地形,從外圍看,這棵大榕樹把村子遮擋得嚴嚴實實,敵人誤以為這里沒有人煙,便放棄了進攻。大榕樹保護了整個村子,大家都深深感念著它。
我今年84歲了,年輕時在家務(wù)農(nóng),后來成了生產(chǎn)隊隊長,現(xiàn)在是天馬老人會會長。務(wù)農(nóng)時,我每天忙完歸家,都會從地里挖一抔泥土,帶到河心沙洲島,把它填在小島的外沿,為的是讓大榕樹的“地盤”更寬敞、根須更舒展,讓它長得郁郁蔥蔥、枝繁葉茂。這可不是我的“發(fā)明”,而是祖祖輩輩留下來的傳統(tǒng),村里每個人都自覺地這樣做,愛樹、護樹的情結(jié),已經(jīng)深深烙印在天馬人的記憶和血液中。
大榕樹能結(jié)出甜滋滋的小果子,榕樹下的濕地有肥美的小魚小蝦,這里是鳥兒們最理想的棲息地,叫它“鳥的天堂”,一點也不夸張。一年四季,有上百種鳥飛到樹冠上覓食、筑巢、繁衍生息。我們天馬人愛樹也愛鳥,在我們心里,只有好好愛護樹木和鳥類,村子才能更美好、更有生機。
不過,隨著來大榕樹棲息的鳥越來越多,枝條壓折、葉子掉落等情況不斷出現(xiàn)。怎么愛樹又護鳥?我們想了不少辦法。
前些年,村委會在大榕樹生長的小島旁造了幾個新島,種上榕樹、簕竹,吸引鳥兒。果然,鳥兒們“遷居”過來了。尤其是一株株簕竹,引來好多小鳥筑巢。簕竹枝干比較硬,有相互交織的稠密刺叢,成了理想的搭巢地。小鳥們有了“新家”,大榕樹的“負擔”輕了不少,就能好好生長了。
愛樹護鳥,是每位天馬人一生的信念。我會盡我所能,讓更多年輕人把這份愛傳下去,守護這片孕育生命、見證奇跡的福地。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李慧、吳春燕、崔志堅、趙秋麗、馮帆、王斯敏 光明日報通訊員 徐夢玲、任曉盈、張緒令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