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填補“免疫鴻溝”,破解“疫苗赤字”?
(聚焦博鰲)如何填補“免疫鴻溝”,破解“疫苗赤字”?
中新社北京4月20日電 題:如何填補“免疫鴻溝” ,破解“疫苗赤字”?
中新社記者 吳旭
疫苗是戰(zhàn)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武器。盡管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產量增加,接種率有所上升,但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免疫鴻溝”仍在擴大。解決疫苗短缺和縮小“免疫鴻溝”對于全球戰(zhàn)勝新冠疫情來說刻不容緩。如何填補“免疫鴻溝”、解決疫苗可及性問題成為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的熱議話題。
疫苗接種供需比例懸殊
當前許多欠發(fā)達國家依舊“一苗難求”。隨著不同國家和不同群體間的“免疫鴻溝”加深,構建全球抗疫共同防線面臨嚴峻挑戰(zhàn)。
“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尚未接種疫苗,84%的非洲人口沒有接受任何疫苗注射?!笔佬l(wèi)組織全球衛(wèi)生籌資大使、英國前首相戈登·布朗指出,在中低收入國家人群當中,只有不到半數(shù)人口接種了疫苗,而一些發(fā)達國家超過80%的人都已接受了疫苗注射,發(fā)達國家進行疫苗測試的次數(shù)超過世界貧窮國家8倍以上?!艾F(xiàn)在有超過16億人急需第一針注射,但只有一千萬醫(yī)療工作者能為他們提供相關服務,這也充分說明疫苗接種的供需比例極其懸殊?!?/p>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表示,數(shù)據(jù)表明,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國家的疫苗接種率差距是懸殊的,我們希望縮小“免疫鴻溝”,但又有一些人拒絕接受疫苗注射,這也是疫情防控很大的挑戰(zhàn)?!疤貏e是各國的防控政策存在很多缺失和失敗之處,這就需要進行改變,需要進行全球范圍內的疫苗分享?!?/p>
在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全球政策與倡導總裁加吉·戈什看來,許多貧窮國家依舊被排除在疫苗接種之外,不僅是受疫苗分配不公的影響,還有疫苗生產商、捐贈國和受贈國溝通不足等問題。“從目前形勢看,全球抗疫策略需要從應急危機管理模式轉換到可持續(xù)的管控策略,需要用系統(tǒng)性方法來彌補疫苗分配上的差距?!?/p>
如何填補“免疫鴻溝”?
如何更好、更快地填補“免疫鴻溝”?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解決好疫苗產能和分配問題,增強發(fā)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是解決當下疫苗接種不平衡問題乃至最終戰(zhàn)勝疫情的重要思路。
“ 填補‘免疫鴻溝’最明顯的障礙就是產量、生產能力,是否有足夠的生產能力,并且能夠均等地把疫苗分配到全球。”博鰲亞洲論壇咨委、阿斯利康董事長約翰森指出,大多數(shù)疫苗生產都是從西方國家開始的,這個問題在未來可以解決,工廠可以在世界其他地方建設,這樣就能快速地分配疫苗?!爱斎唬覀冃枰瓦@些國家一起合作,確保疫苗的可及性和可獲取性”。
世界衛(wèi)生組織榮譽總干事、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主席陳馮富珍認為,疫苗和藥物的公平可及性非常重要。無論是在疫情時期還是后疫情時期,各國的醫(yī)療系統(tǒng)和各方面看似都做好了準備,但這只是表面現(xiàn)象?!皟仍诘闹R產權、科技還有籌資等問題都是非常重要和重大的,需要不斷進行討論。這些都是可以讓疫苗變得可及和可負擔的問題”。
國際合作是解決問題的強大“武器”
全球疫苗接種的公平性受到威脅,各國之間的合作與團結成為面對疫情最強大的武器。今年博鰲論壇年會的主題為“疫情與世界:共促全球發(fā)展,構建共同未來”,不僅對當前全球社會共同抵御疫情有重要意義,也展示了中國在進一步推動國際抗疫合作方面的決心與愿景。
“中國已經(jīng)成為了彌合‘免疫鴻溝’的重要力量,得益于不斷的創(chuàng)新和生產能力,并且持續(xù)增長的全球合作承諾。”加吉·戈什說。
“疫情不斷發(fā)展變化,但有一件事是確定的——疫苗接種始終是防范新冠的有效措施,而中國在提供更大范圍疫苗供應方面發(fā)揮的作用不可低估?!奔s翰森指出,在需要全人類并肩作戰(zhàn)、及時反應的最關鍵時刻,中國始終扮演著一個強大的合作伙伴角色。“與中國的伙伴關系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們將繼續(xù)致力于確保新冠疫苗和預防藥物的公平可及,我們相信這也是中國政府的美好愿景?!?/p>
中國國家國際發(fā)展合作署副署長鄧波清在發(fā)言中強調,當前存在的“免疫鴻溝”并不直接等同于疫苗的鴻溝,其中涉及至少4個方面的內容:疫苗的產能、疫苗的可及性、疫苗的接種與受接種者的意愿。以疫苗的接種能力為例,很多國家因為各種原因,接種條件和接種技術相對有限。
“中國愿意跟國際社會,包括國際組織、發(fā)達國家合作,共同解決疫苗的可及性和疫苗‘免疫鴻溝’問題?!编嚥ㄇ逭f。(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