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幽靈蛸捕獵積極又主動
《科學報告》雜志近日發(fā)表了一項對羅訥河陷阱幽靈蛸化石標本的分析,其是一種古代頭足類物種,與章魚、魷魚、墨魚有親緣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這種動物可能很好地適應了在古代開放海洋中主動捕獵的生活方式。這一物種還可能擁有能抓住獵物的吸盤,而不像生活在現(xiàn)代的后代幽靈蛸那樣以漂浮的有機物為食。
羅訥河陷阱幽靈蛸被認為是現(xiàn)代幽靈蛸最古老的親屬之一,后者生活在遠離海岸的極端深海環(huán)境中,那里通常缺少氧氣。然而關于羅訥河陷阱幽靈蛸的生理特征人們所知甚少,因為它身體大多為軟組織,極少能發(fā)現(xiàn)化石化的軀體。
法國索邦大學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及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團隊此次使用非破壞性三維成像技術,重新分析了在羅訥河畔拉武爾特發(fā)現(xiàn)的羅訥河陷阱幽靈蛸化石,該化石可追溯至1.64億年前。這一八足標本很小,長約10厘米,長著修長的橢圓形身體,有兩個小鰭。
與現(xiàn)代幽靈蛸類似,羅訥河陷阱幽靈蛸的吸盤可能也沒有齒。但和幽靈蛸不同的是,這一化石標本顯示其存在強有力吸盤的證據(jù),位于兩個特化長背腕的頂端。
研究團隊基于相近現(xiàn)代物種提出,羅訥河陷阱幽靈蛸使用這些吸盤制造出水密性的密封,產生牢靠吸力,這些吸盤或許還能幫助操縱和保留獵物。
研究人員提出,雙腕存在肌肉吸盤和用于偵測獵物的錐狀感覺附屬物,說明羅訥河陷阱幽靈蛸是一種主動捕食者。這和它“機會主義”的后代幽靈蛸不同,后代顯然是適應了現(xiàn)在低能量的深海生活方式。(張夢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