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尚慶飛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fā)展的開放的理論,強調“一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就是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們的后繼者們不斷根據(jù)時代、實踐、認識發(fā)展而發(fā)展的歷史,是不斷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yōu)秀思想文化成果豐富自己的歷史”。馬克思主義開放性這一特性,是由實踐的永恒性、本質的革命批判性與立場的人民性所共同決定的。
實踐的永恒性決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 理論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得到檢驗,實踐無止境決定了理論必然以開放性的樣態(tài)存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根植于無產(chǎn)階級革命實踐活動基礎上的理論結晶,蘊藏著理論性與實踐性、體系性與開放性的二重張力,這一張力促使其不斷在認識世界的過程中改造世界、在與具體的社會實踐相結合中更新自身的理論形態(tài)。實踐處于不斷的流變之中,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催生對理論的校驗、完善甚至證偽,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的開放性特征,同時也形成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生命力的內在根據(jù)。
自身的革命性批判性決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不斷向前發(fā)展,其根本動力來源于內部矛盾和沖突,即自我批判、自我革命、自我否定。這一特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一個具有辯證開放性、不斷自我超越性的體系,決定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闡釋現(xiàn)實社會發(fā)展問題之時具有更為廣闊而包容的空間。而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在中國煥發(fā)出旺盛的生命力,關鍵在于中國共產(chǎn)黨人秉承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與革命性精神,堅決反對把具體理論絕對化的教條主義和權威主義,大膽超越前人的某些具體結論而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用“富有生命力的現(xiàn)實的東西”代替“正在衰亡的現(xiàn)實的東西”。
立場的人民性決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開放性。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底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主義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場探求人類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學的理論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充分彰顯了馬克思主義是無產(chǎn)階級及廣大人民的思想理論體系,其根本旨歸是為人民服務,并實現(xiàn)包括工人階級在內的全人類的徹底解放。這一立場使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得以昭彰,也使無產(chǎn)階級政黨牢牢占據(jù)道義的制高點。
-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開放性的當代呈現(xiàn)
中國共產(chǎn)黨人對待馬克思主義始終秉持著開放性的科學態(tài)度,這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不斷取得成功的核心密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