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邊疆行】小小辣椒如何成為“搖錢樹”?
“一畝地種青稞產量800斤,收入也就1000塊;但是我們種辣椒就不一樣,一畝地辣椒產量有3000斤,按市場價賣的話即便賣2、3塊錢,收入也是翻倍的。”一說到辣椒產業(yè),西藏朗縣洞嘎鎮(zhèn)副鎮(zhèn)長次久就打開了話匣子,跟記者滔滔不絕。
近年來,洞嘎鎮(zhèn)卓村將辣椒產業(yè)作為主導產業(yè)加以扶持和發(fā)展,在全鎮(zhèn)范圍內大面積推廣種植,小辣椒成了村民的“搖錢樹”。2017年成功種植無公害辣椒224畝,占全村耕地總面積的72.5%,每畝收入約為8000元。 2018年,卓村人均收入達到17817元。
卓村此舉也在朗縣形成了“輻射效應”,為全縣在洞嘎、朗鎮(zhèn)、仲達沿江三鎮(zhèn)大面積推廣種植積累了寶貴經驗。
說起一開始引導村民種植辣椒,次久表示,當時村民們最大的擔憂就是銷售渠道,怕辣椒賣不出去,于是鄉(xiāng)鎮(zhèn)干部們就逐門逐戶去做解釋工作,“幫群眾算算賬,實打實地讓他們了解種辣椒的收入。我們也告訴他們,我們有這么多合作社,政府也在積極招商,請他們放心?!?/p>
辣椒收獲后怎么賣?次久介紹,一般來說,村民會優(yōu)先把頭茬辣椒自己拉到市場上去賣,之后的幾茬,可以選擇讓政府來收購??h政府收購后會將辣椒進行深加工,再通過合作社等渠道對外銷售。
回憶起當時的扶貧過程,次久認為,扶貧最主要的就是扶智,要讓少數貧困戶擺脫“等靠要”的思想。“我們的干部都要下到基層給貧困群眾宣講?!贝尉眯χf,“你要想不通,我甚至就呆在你家里不走,直到把你的工作做通了為止。”
為推動辣椒產業(yè)發(fā)展,今年,卓村“兩委”將全村375畝耕地以每畝350元的價格流轉給村集體。由村黨支部帶頭,又將流轉的土地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由兩個雙聯戶負責,收入的一部分歸村集體,另一部分給群眾,進一步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
未來,卓村還將努力把辣椒產業(yè)做大做強。談到最近的一次辣椒產品內地推廣活動,次久說,看到上海那邊的廠家能把辣椒做成餅干,心里很羨慕。“我們現在也在做辣椒深加工,要讓設備技術到位,讓銷售渠道到位,讓我們的群眾不再擔心?!?/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新時代·邊疆行】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三代人聊變化
1959年,索朗多杰13歲,住在克松莊園,和父母一樣是個農奴。[詳細] -
“新時代 邊疆行”重點新聞網站走進西藏活動啟動
8月19日上午,由中央網信辦網絡評論工作局主辦、西藏自治區(qū)黨委網信辦承辦、拉薩、山南、林芝市委網信辦協辦、中國西藏新聞網執(zhí)行的“新時代·邊疆行”重點新聞網站走進西藏活動在拉薩正式啟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