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邊
1791年,廓爾喀人入侵西藏,洗劫日喀則扎什倫布寺。1792年,乾隆帝派??蛋策M藏驅(qū)逐外寇,直逼陽布(今加德滿都)。1793年,清廷正式頒行《欽定藏內(nèi)善后章程二十九條》,標志著清朝在西藏地方施政達到了最高階段。
圖為清政府駐藏大臣衙門
1794年,工部尚書松筠到達西藏,接替和珅的弟弟和琳就任新一任駐藏大臣,而且一口氣呆了5年。因此,松筠算是全面執(zhí)行落實“二十九條章程”的第一位駐藏大臣。章程中規(guī)定了駐藏大臣一項職權(quán):每年春秋兩季,正副駐藏大臣輪流前往后藏巡視邊界。于是,我們可以隨頗有些詩人氣質(zhì)的松筠大臣從拉薩出發(fā),到后藏日喀則做一番充滿詩意的巡查巡游。
一
駐藏大臣是清代中央政府派駐西藏地方的最高行政長官,設正副大臣各一員,雍正五年(1727年)始創(chuàng)。后來規(guī)范的稱呼,正職稱“辦事大臣”,副職稱“幫辦大臣”。從雍正創(chuàng)立到宣統(tǒng)退位(1911年)的185年間,清廷派到西藏的駐藏大臣共計173人次,其中辦事大臣102人次,幫辦大臣71人次,減去重任、復任的37人,清廷先后派出駐藏大臣136人,其中有22任因各種原因未到任,實際到任114人。
圖為駐藏大臣松筠
比較著名的駐藏大臣,早期有瑪拉、僧格、傅清,中期有琦善、滿慶,后期有張蔭棠、趙爾豐等。無疑,松筠是其中的佼佼者?!肚迨犯濉妨袀髦话俣庞小端审迋鳌罚核审蘖碧挂?,脫略文法,不隨時俯仰,屢起屢蹶。晚年益多挫折,剛果不克如前,實心為國,未嘗改也。服膺宋儒,亦喜談禪。尤施惠貧民,名滿海內(nèi),要以治邊功最多??窗。审奘沁@樣一個人!廉潔坦蕩、剛直不阿,勤奮好學、文采飛揚,愛國敬業(yè)、治國守邊,悲憫天下、關注民生,剛毅果敢、愈挫愈奮,這恐怕是對封建時代官員最高的褒揚了。即使今天的官員又有多少能夠做得到呢?
二
乾隆六十年,即1795年,在進藏任職的第二年夏天,松筠就按規(guī)矩進行了第一次巡邊。時隔兩年之后,即嘉慶二年的1797年,松筠再閱后藏。巡邊的路線是從駐地拉薩出發(fā),先到后藏日喀則,再到西藏與尼泊爾的邊境吉隆——驅(qū)逐廓爾喀人出境的地方。這實際就是老G318線在西藏區(qū)域內(nèi)的最后一段,全長約900公里。西藏是富有詩性的,松筠又是最勤奮、最有文學創(chuàng)作欲望的一位駐藏大臣。因此,他的詩興從一踏上巡邊之路就來了。
松筠出拉薩第一首巡邊詩是《業(yè)黨》?!翱傓\謹前之,登上俯仰視。巖峰秋氣老,江水迅流遲。”業(yè)黨,地名,如今譯為聶塘,在拉薩西南約30公里處。松筠的觀察非常仔細,這一年拉薩雨水稀少,拉薩河的水流量不是很大。聶塘,不僅是出拉薩的第一個重要驛站,還是藏傳佛教的一個圣地,藏傳佛教后弘期最重要的佛學大師阿底峽就圓寂在這里。阿底峽是古印度人,先是被迎請到西藏阿里傳法,著有《菩提道燈論》。宗喀巴正是以他的教義為基礎,形成《菩提道次第廣論》而創(chuàng)立了格魯派。聶塘寺,又稱卓瑪拉康,至今仍是廣大信教群眾朝拜的早期重要佛教寺廟之一。
圖為空中俯瞰羊卓雍湖
隨后,松筠一行經(jīng)過曲水塘(今曲水縣),翻越5300米的巴則(今崗巴拉山),到白地塘(今羊卓雍湖畔)和朗噶孜(今浪卡子縣)。在《白地塘》中,松筠寫到,“白地海邊秋,汪洋沿往復。龍淵雖廣大,造物色黃獨。學量以知天,養(yǎng)心可獲福。徘徊忘路紆,即景堪娛目。”羊卓雍湖,恰好位于拉薩、山南、日喀則之間,是衛(wèi)藏中心地區(qū)最大最重要的神湖。松筠感受到了她的廣闊無際、地老天荒,也闡發(fā)出“知天”“養(yǎng)心”的心靈觸摸和哲學迷思。
圖為江孜宗山
再向前行,經(jīng)過春堆(今年楚河上游)、江孜、白朗,到達后藏首府日喀則。在江孜和日喀則,松筠履行駐藏大臣的職權(quán),兩次進行閱兵。江孜閱兵,“炮聲發(fā)震旦,鼓氣躍爭驅(qū)”,氣勢浩蕩;“百年雖不用,一日未應無”,常備不懈。日喀則閱兵,“能槍能箭兼他技,揮令揮旗勝往年”,提升技能;“操防重地需能事,移調(diào)都司責任?!?,選賢任能。松筠還到扎什倫布寺拜會了年僅13歲的七世班禪,參加了扎寺為乾隆皇帝舉行的祝壽誦經(jīng)儀式,“更喜群僧無量贊,班禪近侍讀經(jīng)?!?。松筠對年輕的班禪贊賞有加,“智慧生成緣性天,現(xiàn)身此輩可光前。幼齡說法蓮花座,奕世傳經(jīng)仙鹿年?!?/p>
讀松筠的這幾首詩,讓我聯(lián)想起自己第一次到日喀則的情形。首先很有意思的是,雖然我們之間已經(jīng)間隔了近200年的時間,但我走的那條路線竟然和駐藏大臣當年走過的路線幾乎沒有任何改變。更有意思的是,松筠詩意大發(fā)的這幾個地方,正是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1990年9月底的一個清晨,我在5點多鐘就來到拉薩河邊、“川藏青藏公路紀念碑”附近的拉薩汽車站乘坐長途客車,記得那是一輛很老舊、四面透風的“西海”牌大巴。
車子駛過曲水的雅魯藏布江大橋,就開始慢慢爬行海拔5300米的崗巴拉大山,道路狹窄曲折泥濘,車子搖搖晃晃,感覺隨時要翻下無底深淵。
車到山頂,羊卓雍湖突然出現(xiàn),水天一色、蔚藍一片,蜿蜒曲折、煙波浩渺,所有的疲勞困頓和擔驚受怕一掃而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壯麗的高原大湖。
160多公里的路開了8個小時,中午1點才到羊湖岸邊的浪卡子縣城吃了一碗面。翻過寧金崗桑雪山,沿年楚河順流而下,大概晚上9點趕到江孜,深夜12點帶著滿身塵土到達日喀則。
第一印象中的日喀則,是稀稀拉拉昏暗的路燈,以及沒完沒了的土坯墻。倒在公共汽車站招待所每晚2.4元、14個人一間的大通鋪上,竟然睡得十分香甜,絲毫沒有海拔3880米的高反。
去年,我再從拉薩去日喀則,乘坐全空調(diào)、全供氧的綠皮火車只需要2小時50分鐘。而駐藏大臣松筠從拉薩到日喀則,則用了整整10天。
三
松筠巡邊的第二段行程是從日喀則到吉隆。他在詩中提到的地方我全部都去過,所以讀來格外親切熟悉。畢竟日喀則是我工作的第一站,是我呆了8年的地方。至今我依然喜歡用藏語說“阿帕域谿卡孜”,即“我的家鄉(xiāng)日喀則”。那里的18個縣、18萬平方公里,不知反反復復、縱橫交錯跑了多少遍。
圖為從扎什倫布寺遠觀日喀則
2013年秋天我去尼泊爾訪問,回國時從加德滿都起飛,很快就飛越連綿浩蕩的喜馬拉雅山脈。那一天天氣特別晴朗,雪山、大地、森林、湖泊清晰展現(xiàn)眼前。我在飛機上竟然清晰分辨出了飛行路線,亞東口岸、康馬縣城、江孜宗山、白朗河谷、日喀則札寺倫布寺,然后飛往拉薩。飛機的影子行走在大地上,似乎和我曾經(jīng)的腳印重合了。那一刻,我淚流滿面。
圖為從空中俯瞰雅魯藏布江
松筠出日喀則西行,過了崗堅寺、花寨子(今吉定鄉(xiāng)),道路與現(xiàn)在的G318有所不同,而是轉(zhuǎn)向雅魯藏布江畔逆水而上。松筠有《彭錯嶺》詩,“廟側(cè)有巖崗,直壁下臨江。固是三關一,因置千載防。”彭錯嶺,是后藏一個重要關隘,位于拉孜縣東部。這里的廟指彭錯嶺寺,在江邊的一處突兀山坡上。彭錯嶺所在的山溝叫覺囊溝,向上5公里處有覺囊寺,是藏傳佛教覺囊派的祖寺。
圖為覺囊塔
藏傳佛教五大教派,噶舉、寧瑪派的發(fā)祥地在山南地區(qū),格魯派的發(fā)祥地在拉薩地區(qū),薩迦、覺囊派的發(fā)祥地則在日喀則地區(qū)。覺囊派教義的最大特點是持“他空見”,“他空勝義諦常恒不變”,認為宇宙萬物或佛法的本質(zhì)是絕對真實、客觀存在的,不能說他是性空。所謂的“性空”,是人們的虛妄分別增加上去的世俗法,因此這個“性空”,不是“自空”而是“他空”,這與藏傳佛教其他教派的主張有所不同,因此在五世達賴時期被斥為“邪見”,強迫覺囊派寺廟改宗格魯派,彭錯嶺寺首當其沖就改成了格魯派。但17世紀末覺囊派在衛(wèi)藏地區(qū)幾乎絕跡的時候,卻在離拉薩偏遠的四川阿壩和青海果洛頑強生存下來。去年我到覺囊寺參訪時,看到有幾位尼姑還在守望著覺囊塔。這里少有訪客,因此對我們特別熱情。這座非常著名的覺囊寶塔歷經(jīng)時代的風雨,只有珍貴卻斑駁的壁畫在訴說覺囊派曾經(jīng)的輝煌。
圖為上海人民廣場
圖為拉孜318國道5000公里標志
拉孜是G318國道一個十分重要的地理標志,因為從起點上海市中心的人民廣場到這里整整5000公里。很巧合的是,在人民廣場與繁華南京路之間穿過的正是西藏路。
過了拉孜縣城,道路離開雅魯藏布江河谷轉(zhuǎn)向西南,這里如今被稱為中尼公路,然后開始慢慢攀爬又一座海拔5300米的加措拉大山。這里氣候寒冷,天氣多變,一年四季往往都是烏云低垂,七月下雪并不罕見。曾有一次我坐在東風卡車的露天車斗里,剛才還陽光明媚,突然就下起了巨大的冰雹,隨手拉來裹蓋貨物的厚厚帆布,但腦袋還是被砸得生疼。松筠兩次巡邊都路過加措拉山,也領略到了陰晴兩種不同的天氣。《甲錯山》詩云,“層嶺無瘴迥非前,淡蕩微風晴日妍。拉布臥云天咫尺,炙羊溫飽各陶然。”
下了加措拉山就到了協(xié)噶爾鎮(zhèn),這里現(xiàn)在是定日縣城,它與吉隆縣城宗喀鎮(zhèn)是后藏邊陲的兩座重鎮(zhèn)。越過彎曲的朋曲河,就到寬闊的老定日,現(xiàn)在稱崗嘎鎮(zhèn)。不過首先要經(jīng)過一個叫“美木”的村子,松筠稱它為“密瑪”?!安唏R過巖峽,前之果瓊拉。更渡琫褚河,平曠至密瑪?!辈辉?,此地正是我對西藏最為難忘的幾個地方之一。1992年的春天,全國開展了一場“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好像是每個鄉(xiāng)都派一個工作組,我被抽到了定日縣扎果鄉(xiāng)。5個月時間里,我們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但這個地方的村民幾乎沒有一個人懂漢語,因此我第一次取了一個藏族名字“尼瑪”即“太陽”,也開始試著學說一些簡單的藏語。
扎果鄉(xiāng)的老鄉(xiāng)長米瑪就是美木村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一句漢語也不會說。時間久了,他就請我們工作隊到他家里作客,主要是喝青稞匝酒。幾個人圍著一個裝滿青稞酒的大塑料桶, 插上幾根管子就喝將起來。漸漸的酒喝多了,才知道老鄉(xiāng)長碰到了煩心事。老鄉(xiāng)長的妻子去世后,他又跟一個稍年輕些的女人結(jié)了婚,為了不把勞動力分散出去,他不讓兒子另找妻子,而是父子共妻。幾年之后兒子認識了一個女朋友,鬧著要結(jié)婚分家,老鄉(xiāng)長堅決不同意,兒子一氣之下跑了,已經(jīng)幾個月不回家。我們聽了這個奇怪的事情,既同情安慰老鄉(xiāng)長,又跟他講現(xiàn)在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作為鄉(xiāng)干部要帶頭遵守法律,等等。后來聽說,我們工作組撤離不久,老鄉(xiāng)長也就辭職了,但再沒有聽到他和兒子的關系。
扎果鄉(xiāng)西邊有一座則布日神山,據(jù)說是從印度飛來的,山上有大修行者米拉日巴的修行洞。我們幾個人從鄉(xiāng)上騎了2個小時的馬,又爬了1個多小時的山,終于站到了半山腰。舉目望去,山下是寬闊坦蕩的定日河谷,遠處整個是熠熠生輝的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宛在眼前。難怪有那么多佛教大師選擇在喜馬拉雅山中苦修,對領悟自然、生命和靈魂絕對是一場無與倫比的洗禮。我當時想,等哪一天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了,也來這山洞中守望雪峰吧。
四
那時的定日是喜馬拉雅北麓最大、最后的驛站。從珠穆朗瑪峰、希夏邦馬峰等萬山之祖身邊經(jīng)過,該是何等震撼,但松筠的詩中竟然沒有任何表露。他在《定日閱操》,抒發(fā)“廟謨擴神武,士氣群雄豪”,他過《茫嘎布堆》,感嘆“遺址蠻村冷,空場田荒蕪”,他《過洋拉阿山》,猶記“聞昔廓爾喀,長驅(qū)經(jīng)此山”,他過《拉措海子》,表達“紅香布微悃,哈達代帛呈”,他到了《宗喀》,深感“田禾災被等,征半抒民累”。宗喀,就是現(xiàn)在的吉隆縣城,從這里開始所有的村寨都在喜馬拉雅山南坡了,而且越往前走天氣越溫暖、植被越茂密。
圖為“招提壁壘”石刻
宗喀之南100公里處,有一地叫幫馨,即今幫興村。松筠《幫馨》詩中說,“中有招提戶,天然壁壘修。方輿須目睹,經(jīng)遠賴皇猷。”招提古代指寺院,也就是說此地曾有一座寺廟修在山崖絕壁上。如今,在這里一塊山崖石壁之上題有“招提壁壘”石刻,周邊還刻有一些佛像和經(jīng)文。
長期以來,大家對這些石刻的年代、來源和內(nèi)涵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佛教徒刻的,最廣泛的說法則是??蛋猜受娛諒图『笏?,但均無實證。讀了松筠的詩,我們是否可以作這樣的推測:松筠作為駐藏大臣巡查邊事,來到吉隆幫馨地方瞻仰曾經(jīng)的戰(zhàn)斗遺跡,追念三年前福康安的豐功偉績,聯(lián)想到皇帝的遠見卓識和對邊疆的經(jīng)營,寫下這樣一首感懷詩。后來有人取其詩中“招提”和“壁壘”四個字刻于此處,成為留給今人的一份重要歷史文化遺產(chǎn)。
圖為中尼48號界碑
過了幫馨就是吉隆,駐藏大臣松筠終于到達中尼邊境的熱索橋頭。如今這里仍然保存著古代戰(zhàn)場的堡壘,也有1962年中尼邊境堪界的界碑,當然最為新式氣派的建筑還是中國吉隆口岸的大樓。
圖為吉隆口岸大樓
2014年11月我第一次來到吉隆,口岸大樓剛剛建成還未啟用。不曾想,幾個月后的2015年4月尼泊爾發(fā)生8.1級大地震,波及我國西南邊境,我從小視頻中看到口岸大樓前滾石滿地。今天這里已經(jīng)完成災后重建,2017年吉隆獲批擴大開放為國際性口岸。
五
之所以把松筠看作好官,我只看他一點,就是發(fā)自內(nèi)心對西藏的熱愛,以及為了解藏情而不辭辛苦。從吉隆返回日喀則,松筠竟然走了一條與來時完全不同的道路,從拉措海子也就是佩枯湖向北,經(jīng)過更為艱苦的薩嘎、昂仁牧區(qū)回到日喀則。離開日喀則,又沒有走來時的老路,而是轉(zhuǎn)向北部的羊八井牧區(qū)回到拉薩。這一次巡查足足用了51天,而且70%的行程都在海拔4000米以上。至今恐怕都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如此深入。
完成巡視回到拉薩的駐藏大臣衙門,松筠進行了全面的總結(jié)。“因撫巡志實,次第為詩”,作了一首長達81韻的《西招紀行詩》,希望對“后之君子,奉命駐藏者,庶易于觀覽,且于邊防政務,不無小補云。”這首長詩不僅詳細記錄了出巡的行程,點出了重要關隘、重鎮(zhèn),還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治藏安邊理念。
第一個理念是修養(yǎng)生息、關注民生。詩的第一句就提出,“治道無奇特,本知庶民苦,衛(wèi)藏番民累,實因頻耗蠹?!彼J為,治理之道沒有什么特別的,根本在于關心并解決人民的疾苦。他提出,“在德不在險,修養(yǎng)成堤疆”,“譬猶治大病,既愈宜調(diào)護”,“繼以減賦納,邊氓耐阜康”。
第二個理念是堅固要塞、鞏固邊防。松筠所到之處都要查看地形,加固關卡,操練駐軍,提醒后人要有憂患意識。他指出,“路皆稱險要,防邊宜慎焉”,“巡邊知扼要,特筆未容刪”,“既安莫忘危,慎初且慎終”。
第三個理念是認識邊情、實行自治?!罢l云措置難?應識有先務,安邊惟自治,莫使民時誤”。他認為,治理邊疆沒什么難的,首先要了解邊疆的實際情況。難能可貴的是,松筠在這里提出了西藏“自治”的概念。在乾隆時期,還沒有現(xiàn)代“民族”的概念,賦予這個涵義還要等到一百多年以后,但“自治”的提法早在《史記》中就存在了。我理解,松筠的這個“自治”概念,主要是指要認識到西藏特殊的民情區(qū)情,實行古代封建社會那種無為而治、自然安治的政策,這與今天實行的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在200年前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獨到價值的邊疆治理理念了。
第四個理念是文化浸潤、革故鼎新。松筠主張,“仁以厲風俗,教之己革故”,“惟德可固結(jié),眾志堅城防”。他每到一地都喜歡宣揚儒家思想,同時也注意佛教文化與儒家文化的融合交流,多次參訪各大寺廟。他說,“佛法波羅密,豈其欠圓通”。他到吉隆的佛教寺廟中,“敬供關圣帝,威遠鎮(zhèn)西戎”。清代的關帝信仰在西藏十分廣泛,尤其是在清軍駐防的重鎮(zhèn)大都建有關帝廟。我在西藏工作時,就曾到過拉薩、日喀則市區(qū)的關帝廟,還曾參訪過松筠題寫“離龜永固”的定日關帝廟。
六
瓦爾特?本雅明認為,對象物越小,意蘊越大。我們從松筠身上,這眾多駐藏大臣中的一位,就能看到歷史上中央王朝治理西藏的影相,也能讀出一個在西藏履職盡責官員的形象?!肚迨犯濉吩u價松筠“以治邊功最多”?;蛟S因為他第一個職位就是理藩院,這似乎注定他一生與邊事相關。他從北方的庫倫辦事大臣、吉林將軍,到西南邊陲的駐藏辦事大臣,再到西北的伊犁將軍。他從南方的兩廣總督,再到東部的直隸總督,東西南北沿中國邊防轉(zhuǎn)了整整一大圈。
據(jù)說,松筠的家族墓地在今北京市東四環(huán)朝陽公園附近,比鄰的藍色港灣如今熙熙攘攘、燈紅酒綠。常年駐守風雪邊關的松筠將軍,不知道是否喜歡北京這個最后的歸宿。(中國西藏網(wǎng) 特約撰稿人/尼瑪嘉措)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銘記歷史,共創(chuàng)未來:拉薩市政協(xié)暢談61年光輝歷程
3月27日,拉薩市政協(xié)舉行慶祝西藏民主改革61周年暨“3?28”百萬農(nóng)奴解放紀念日座談會。 [詳細] -
民國時期拉薩建成的“劉公亭碑”,頗具歷史價值
1935年2月,為了緬懷在中央與西藏地方關系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的駐藏官員劉樸忱,國民政府駐藏官員蔣致余在西藏地方的幫助下,提出為其植碑修墓。為此,當時的中央政治會議決議:建立紀念碑塔經(jīng)費在致祭達賴專使行署及留藏辦事人員經(jīng)...[詳細] -
【照片背后的故事】七十年前,誓師進軍西藏的歷史瞬間
70年前的今天,1950年3月7日,在四川樂山舉行的進軍西藏誓師大會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八軍的將士們熱血沸騰、士氣高揚,時任十八軍軍長的張國華在會上宣讀誓詞,立下“誓把五星紅旗和八一軍旗插到喜馬拉雅山上”的錚錚誓言。[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