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在明朝時期,日喀則有一位得到中央王朝認可的地方統(tǒng)治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權威,想要仿照布達拉宮,修建一座宮殿。無奈布達拉宮的修建圖紙無法得到,所以建筑工人偷偷地在一個蘿卜上刻下了布達拉宮的樣子。等建筑工人風塵仆仆的回到日喀則后,因為時間太長,蘿卜已經蔫了,刻上去的宮殿也萎縮了,所以建造出來的宮殿比真實的布達拉宮小很多,這就是日喀則的桑珠孜宗堡?!标愖诹茵堄信d致地講解著自己鏡頭中的傳說故事。
圖為舊西藏隨處可見的乞丐,乞丐身后的建筑為桑珠孜宗堡。陳宗烈 攝
傳說畢竟是傳說,雖然桑珠孜宗堡被稱為“小布達拉宮”,它也比布達拉宮在清初的擴建還要早300多年,但據(jù)史料分析,并不存在傳說中的抄襲。不過,傳說卻給桑珠孜宗堡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們對它充滿了向往。
桑珠孜宗堡曾是西藏最早一批宗山建筑中的佼佼者,其規(guī)模和影響僅次于布達拉宮,且在后者出現(xiàn)以前已具紅、白宮形制。日喀則作為元代全藏的政治中樞,明清以來西藏的第二大城市和后藏的中心,桑珠孜宗堡不僅是舊西藏農奴制的象征,同時也是后藏傳統(tǒng)文化的結晶,當?shù)匚鞑厝罕娦闹械氖サ睾腿湛t老城天際線的制高點。
“上世紀60年代,由于年久失修,加上人為破壞,桑珠孜宗堡已經倒塌了。很多當?shù)鼐用癜炎诒に聛淼耐潦低蛋峄丶遥薹孔佑??!闭勂鹕V樽巫诒さ臍?,陳宗烈非常惋惜?/p>
令人欣慰的是,2004年初,上海市將桑珠孜宗堡重建工程納入了援藏重點項目,并委托同濟大學負責工程設計工作。主創(chuàng)人員和工程組在三年中十上青藏高原,反復踏勘現(xiàn)場,多方搜集歷史材料,順利完成了工程設計。設計中一方面延續(xù)歷史,修復堡臺廢墟,保持原石材肌理與山體渾然一體的歷史滄桑感;另一方面依據(jù)歷史資料按藏式宗山建筑尊重自然、因山就勢的當?shù)貍鹘y(tǒng),重建已不存在的堡樓。工程如期竣工后,一舉恢復了日喀則市昔日優(yōu)美的城市天際線和城市制高點,對推進當?shù)亟洕ㄔO和旅游觀光事業(yè)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中國西藏網 記者/孫?。?/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