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wǎng)訊 根據(jù)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扎囊縣以及扎囊縣扎其鄉(xiāng)黨委政府的工作安排和指導,自參加工作以來,巴桑次仁深入基層一線,分別于2012年8月至2015年11月駐扎其鄉(xiāng)瓦藏村,擔任第一書記兼大學生村官;2015年11月至今駐扎其鄉(xiāng)藏仲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兼第一書記。六年的駐村生活,于他來說不僅是工作經(jīng)驗的充分積累、成長閱歷的極大提升,更是一筆珍貴的人生財富,而其中最讓他難忘甚至自豪的事,是幫助該村偉色一家渡過難關,走上生活正軌。
為解村民困難 積極尋找辦法
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扎囊縣扎其鄉(xiāng)藏仲村宣講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及扶貧相關政策。
今年五月,剛剛入夏的一個夜晚,扎囊縣政協(xié)副主席、扎其鄉(xiāng)黨委書記邊巴次仁到村里召集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集中宣講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及扶貧相關政策。會議上,邊次與有生活困難的貧困戶群眾共同想辦法、找出路、謀發(fā)展,并鼓勵貧困戶堅定克服困難,積極生活,努力解決家庭的生活難題。
偉色是該村的一名建檔立卡低保貧困戶,家中共有三口人。其丈夫邊典頓珠已滿72歲,屬于年邁無勞動力老人。兒子白瑪仁增,雖然年輕僅有23歲,卻患有精神類疾病,從小就在西藏多家醫(yī)院進行診斷治療,但情況一直未有好轉。
偉色本人現(xiàn)年也已60歲,如今生產(chǎn)生活上面臨著較大困難。在那晚的會議中,邊次在了解她家存在的困難后,親切地跟她說:“若有前往成都醫(yī)院救治的想法,就與村里的第一書記聯(lián)系,鄉(xiāng)政府一定全力支持,并盡力協(xié)派一名陪護人員全程陪同。”書記的這句話,讓偉色動容不已。
彼此互相理解 盡顯干群溫情
第二天一早,偉色就趕到村委會來找巴桑次仁。經(jīng)過一晚上的慎重考慮,她決定帶兒子白瑪仁增去成都治療,并希望巴桑次仁能夠作為陪護一同前往??粗龕圩忧樯畹哪樱约霸偃埱笠笈阃膱詻Q,巴桑次仁心想: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及第一書記,為村民解決困難難道不就是我的本職工作嗎?況且,這正是偉色一家對我的信任所在,無論如何我也不能推脫拒絕。
但同一時期,他的妻子也已近臨產(chǎn),家中老人又年邁,此時妻子急需看護和照顧,因此他無法立刻陪同偉色一家動身前往成都。和偉色說明兩難情況后,她表示非常理解,并和巴桑次仁商量好前去成都的具體時間。在一個月的陪產(chǎn)假期間,即使不在工作崗位上,巴桑次仁也依然時刻心系偉色一家的情況。
上下一致共籌資金 人文關懷溫暖人心
一個月后,巴桑次仁回到了工作崗位。到了村里后,他第一時間前往偉色家里,再次確認他們到成都腦康醫(yī)院治療的決心,并告訴他們鄉(xiāng)黨委、政府會盡全力提供幫助,讓他們放心。第二天巴桑次仁趕往鄉(xiāng)黨委書記邊巴次仁的辦公室,將該情況匯報給了書記。邊次隨后立即就與成都腦康醫(yī)院取得聯(lián)系,妥善安排相關事宜,并讓巴桑次仁給偉色一家捎句話:“不用太擔心治療費用,鄉(xiāng)里會想辦法幫他解決部分費用”。當書記的原話轉告給偉色之后,她的眼睛紅了一圈,哽咽不止。
西藏自治區(qū)山南市扎囊縣扎其鄉(xiāng)藏仲村黨總支部召開“黨員與貧困戶心連心”主題黨日活動。
6月10日,該村黨總支部以召開“黨員與貧困戶心連心”主題黨日為契機,組織53名黨員為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偉色家的兒子白瑪仁增赴成都腦康醫(yī)院治療進行了愛心捐款,大家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此次活動中,共籌得善款41500元,其中村農(nóng)牧民黨員共捐款36000元,4名駐村工作隊成員共計捐款5500元。隨后,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分工協(xié)作,幫助白瑪仁增順利辦理轉院手續(xù),同時從民政部門申請到了臨時救助款4600元。當巴桑次仁把這些四方籌得的資金交到偉色手中時,她已經(jīng)感動地說不出話來了。
貼心陪護赴成都 病況好轉了心愿
6月14日早上5點,巴桑次仁陪同白瑪仁增與他72歲的父親邊典頓珠一同飛往成都求醫(yī)。父子兩個之前從未走出大山,這次的出行,是他們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坐地鐵、第一次看見外面的世界。
巴桑次仁與患者及家屬在成都乘坐地鐵。
在未出發(fā)之前,巴桑次仁就與成都腦康醫(yī)院的有關醫(yī)護人員取得了聯(lián)系,成功掛號,所以到達成都雙流機場后,他們便乘坐地鐵直奔醫(yī)院。到了醫(yī)院后,在醫(yī)院向導的幫助下他們很快找到了會診專家,經(jīng)過專家的細致檢查后,專家告訴他們:白瑪仁增這種情況,并不需要做手術,一般性的治療就可以使得他的病況好轉,但是需要住院進行一段時間的治療觀察。知道這個結果后,巴桑次仁和白瑪仁增的父親終于放下了之前的種種擔心,一時間心中也燃起了白瑪仁增康復的希望之火。
由于醫(yī)院里只能留住患者一人,所以巴桑次仁和邊典頓珠老人家租住到了醫(yī)院對面的一家賓館里。整個陪護期間的16天里,每天早上六點就要起床,和患者父親一起簡單得吃點東西后就要急忙趕到醫(yī)院照顧白瑪仁增。由于二人不會漢語,和醫(yī)生的溝通上存在困難,巴桑次仁便充當著醫(yī)生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屬之間的翻譯,需要時刻陪護在患者身邊,了解患者的一舉一動和癥狀,以便能夠及時得向醫(yī)生提供全面的治療進展情況。作為患者的陪護,還需要時刻考慮到他的生理需求,定時定量得給他倒水、喂他喝藥,提醒他去洗澡,幫他換洗衣物等等。雖說患者的父親也在身邊,但由于年紀、文化水平、身體素質等的原因,很多設施設備不會使用,醫(yī)生專家的辦公室也難以找到,也就只能巴桑次仁自己身體力行。但看到白瑪仁增精神狀況一天天好轉,不僅是他的父親,他也從心底了里感到高興和滿足。
六月的成都天氣異常的炎熱,巴桑次仁多次失眠,有時候身體狀況不佳,也依然告訴自己要堅持。每天早上帶白瑪仁增到治療室做四個小時的頭部治療。隨后一天的時間也都在他身邊陪護。一有空閑時間,就與白瑪仁增閑聊,對他做一些心理上的輔導,讓他解除思想上負擔,積極配合治療。每次閑聊,他都會說回去后一定要好好報答巴桑次仁,但巴桑次仁笑著告訴他:“不要總想著什么報答我,你要做的是配合醫(yī)生好好治病,康復健康了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
令人欣慰的是,在藥物控制和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大家的共同照顧下,白瑪仁增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順利出院。
患者與陪護人員為醫(yī)院送錦旗。
回憶平凡經(jīng)歷 激勵往后工作
白瑪仁增在成都腦康醫(yī)院治療期間,鄉(xiāng)黨委書記邊巴次仁和村兩委”班子、村民等都多次打電話詢問治療情況,慰問病人及其家人。出院后巴桑次仁立刻給邊巴次仁打電話匯報患者的病狀,邊巴次仁聽后很開心,并囑咐他們回來的路上注意安全。
出院時醫(yī)生開了三個月的用藥,并囑咐現(xiàn)階段是康復階段,回去后務必要好好用藥,才能更好地恢復。巴桑次仁擔心他們因不識漢語吃錯了藥,就在每盒藥上面都標注了藏文,什么時候吃、吃幾粒都詳細地寫在了上面,之后也多次到白瑪仁增家中了解病情。
巴桑次仁前往白瑪仁增家中了解病情。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用藥,白瑪仁增的病情已基本穩(wěn)定,本來無力的左手現(xiàn)在強而有力,語言表達能力也逐步提高,開始干家務,去農(nóng)田里除雜草,甚至開始學會了開電動三輪車。
后來,巴桑次仁時常想起陪護他們的16天里的經(jīng)歷,現(xiàn)在似乎還能感受到當時的勞累和疲憊,但他認為這些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并且應當?shù)?。更重要的是,在他看來這樣的一次“平?!钡膸椭?,竟是村民們牢牢記在心里的“恩情”,他們對于基層干部的信任和尊重明顯的更加深重了。
巴桑次仁所做的一切,不過是扶貧、脫貧道路上平凡而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但是,只要扶貧是真扶貧、扶真貧,能夠讓像偉色這樣的貧困家庭重拾生活的信心、發(fā)展的決心,讓貧困群眾在精準脫貧路上不掉隊,從根本上幫助貧困家庭,讓貧困不再滋生,便是基層干部、脫貧工作者的最大動力!
巴桑次仁說:能夠為群眾做一點實事,解一個難題,送一些溫暖,所獲得的成就感將會一直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中國西藏網(wǎng) 文/巴桑次仁 扎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