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橋上,侗家兒女著盛裝、佩銀飾,待游人行至橋前,紅傘輕搖,高音起調(diào),低音輕和,嘹亮婉轉(zhuǎn)的迎賓歌唱響,獻上侗鄉(xiāng)迎客的最高禮遇。
這是記者在今年新晉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景區(qū)看到的一幕。這是廣西第十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也是該地唯一的社區(qū)型文旅景區(qū)——數(shù)千村民繼續(xù)在寨子里居住生活,游客看到的是一座“活著”的侗寨。
這是8月26日拍攝的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地處黔湘桂交界山區(qū)的三江侗族自治縣,在全國5個侗族自治縣中侗族人口最多。在林溪鎮(zhèn)林溪湖畔,八個侗族村寨相連成片,保存完好的木構(gòu)房屋依山間地勢排列,構(gòu)建起中國少數(shù)民族特色村寨群落,被稱作“程陽八寨”。
能躋身5A,最引人矚目的是它的獨特景觀?!耙黄稚亩弊迥緲歉叩推鸱诒躺咎锖颓嗌骄G水之間,令人心曠神怡。”帶家人從3小時車程外的金秀縣駕車來程陽八寨旅游的郭友暉對記者說。
這里有保存完好的侗族建筑群。侗族木構(gòu)建筑營造技藝屬于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在程陽八寨,造型美觀且工藝精湛的鼓樓、風雨橋、吊腳樓、戲臺等特色木構(gòu)建筑錯落連綿,處處為景,其樣式與瑤寨、苗寨又有不同。
侗寨跨水而建。進入程陽八寨,首先要走過今年迎來100歲生日的程陽永濟橋。此橋是樓閣式建筑,整座橋梁搭建時不用一釘一鉚,主要由木料和石料建成,橋長近80米,寬近4米,高近12米,是我國建筑藝術(shù)中的珍品。
8月26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程陽八寨景區(qū),游人乘船游覽。新華社記者 尹棟遜 攝
“以前這里只有一座獨木橋,群眾出入不方便且不安全。1924年,居住在這里的侗族先輩共同建成這座風雨橋,至今仍在發(fā)揮交通樞紐作用。”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zhèn)平巖村黨總支部書記楊樂攀介紹,如今該橋不僅是景觀名片,還是居民走村訪寨、休憩交流的好去處。
在風雨橋一側(cè)的侗畫展示館,游客能看到同樣保存完好的侗族文化遺產(chǎn)——獨特的侗畫。其色彩艷麗,造型夸張,在寫實中寓以抽象,將過去、現(xiàn)實和未來連接,貫穿神與人的對話,偶爾在恍惚間讓人聯(lián)想到莫奈與畢加索的交融。
另一珍品是有“穿在身上的侗族文明史”之稱的侗族刺繡。在永濟橋上,31歲的覃桂珍正和兩位繡娘為手中的侗繡新作忙碌。作為集紡織、印染、剪紙、刺繡于一體的傳統(tǒng)工藝,侗繡技藝延綿千年,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及國家傳統(tǒng)工藝振興目錄。
圖為侗繡制品。 新華社記者 林凡詩 攝
侗繡承載著侗族人的信仰與記憶,大自然是繡娘的靈感來源,花鳥蟲魚、太陽月亮在她們手中,轉(zhuǎn)化為令人嘆為觀止的圖案。年輕繡娘的手藝多半來自母親傳承,覃桂珍的母親韋清花正是一位侗族刺繡代表性傳承人,曾代表國家出國交流。一個月前,覃桂珍以母親名字命名的第二家“清花繡坊”開業(yè)。“第一家店開在縣城,第二家選在程陽八寨?!?/p>
以刺繡裝飾的侗族服裝千姿百態(tài),仿佛一場大型“時裝秀”。如今,幾十家服裝租賃店鋪在景區(qū)出現(xiàn)。兩年前,嫁給程陽八寨侗族人的漢族姑娘丁蓮聲,利用自家木樓開了一間服裝租賃店鋪,給游客提供民族服裝租賃及拍攝服務(wù)。“我家有100多套服飾,我婆婆親手制作的侗族服飾最受游客歡迎。節(jié)假日我從早上7點多忙到晚上11點。”她說。
游客還能在侗寨看到侗族文化的與時俱進。覃桂珍正將侗繡嵌入項鏈、戒指、耳環(huán)等飾品和時尚背包等物件中,在西服和旗袍等服飾上織入的侗繡元素也受到各族年輕人乃至國外游客的喜愛。
在侗寨中央高聳著一座輝煌閃亮的鼓樓,在它前面的廣場上,長長的木桌陳列有序,擺出“長桌宴”的排場,一摞摞竹編食筐被送上桌。侗族小伙和姑娘吹著蘆笙、唱起耶歌,以“高山流水”的方式給游客敬酒。
鼓樓對面的吊腳戲臺上,上演著侗族的大戲和歌舞。侗家兒女能歌善舞,三江素有“百節(jié)之鄉(xiāng)”的美譽,游客在不同季節(jié)來到侗寨,都能加入村民的狂歡。夜幕降臨,八個連片侗族村寨亮起彩燈,游客們流連忘返。
記者:郭軼凡、李歡
策劃:王黎
海報/視頻:李歡
新華社國內(nèi)部、廣西分社聯(lián)合制作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