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馬扎·索南周扎解讀青藏高原建筑文化 攝影:陳浩力
3月19日,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馬扎·索南周扎應邀做客中國西藏信息中心“榮豐大講堂”,以《青藏高原極地建筑與人居環(huán)境概述》為題作報告,解讀青藏高原民族建筑的文化內涵與保護傳承工作。
馬扎·索南周扎說,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是中國本土建筑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山地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石構建筑的特色典范。這一建筑體系凝聚了各民族在青藏高原長期繁衍生息過程中積累的生存智慧,展現(xiàn)了獨特的營造技藝與人居實踐成果。與內地廣袤平原上農耕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張弛之美、講究厚重倫理、富含審美意蘊的其他本土建筑形態(tài)相互輝映,共同譜寫了中華民族建筑文化體系同源性、豐富性、多樣性的時空篇章。
在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的保護工作時,馬扎·索南周扎表示,隨著青藏高原地區(qū)逐步邁入新發(fā)展階段,一批具有世界級文化遺產價值的青藏地域民族建筑已被納入國家各級文物保護序列,部分建筑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通過持續(xù)的保護與修繕,眾多特色村寨莊園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傳承。
馬扎·索南周扎最后表示,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青藏高原城鄉(xiāng)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護傳承相關工作,為共同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貢獻力量。(中國西藏網(wǎng) 文/馬晨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