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yle id="utfaj"></style>

      <p id="utfaj"></p>
      <noscript id="utfaj"><meter id="utfaj"></meter></noscript><rp id="utfaj"><tbody id="utfaj"></tbody></rp>
    1. 中國西藏網 > 生態(tài)

      聽“有生命的文物”講述美麗中國的故事

      發(fā)布時間:2022-11-29 11:01: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不久前,一棵位于西藏察隅縣的云南黃果冷杉,被測出了83.4米的高度、380多歲的樹齡,成為目前的“中國第一高樹”。在陜西省黃陵縣軒轅廟前有一株古柏,相傳是黃帝親手栽植,是我國現存的5棵樹齡在5000年以上的古樹之一,至今仍蒼翠挺拔,枝葉茂盛。這“一老一高”兩棵樹,都屬古樹名木,是有生命的文物,它們不僅記錄歷史、寄托鄉(xiāng)愁,也在講述美麗中國的故事。

        古樹一般指樹齡在百年以上的大樹,而那些樹種稀有、名貴或具有歷史價值、紀念意義的樹木則稱為名木,它們都是大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珍貴遺產。今年9月,全國古樹名木資源普查結果公布,共計508.19萬株,分布在城市、鄉(xiāng)村的分別是24.66萬株、483.53萬株;資源最豐富的省份是云南省,超過100萬株,陜西、河南、河北超過50萬株;數量較多的樹種有樟樹、柏樹、銀杏、國槐等。

        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和行動也在進一步加強。2019年修訂的《森林法》還列了專門條款,禁止破壞古樹名木和珍貴樹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近些年,利用數字化手段,多地為古樹名木建了專屬的“電子戶口”、智能化的檢測保護平臺,通過“線上認養(yǎng)”等方式讓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古樹名木的保護中來。

        保護古樹名木,是維護生態(tài)平衡,保護獨特的基因種質資源。關于這一點,塞罕壩的一棵樹頗具說服力。1957年,為解決北京的沙塵問題,要在塞罕壩建設林場,當時那里一片荒原、飛沙走石,最初種下的樹木成活率幾乎為零,直至考察人員發(fā)現了碩果僅存的一棵粗壯挺拔的華北落葉松,才有了信心:既然這棵樹能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生存,那這個品種就一定能夠推廣。60年間,一代代塞罕壩人接續(xù)奮斗,種下了5億多棵樹,創(chuàng)造了荒原變林海的人間奇跡,而這其中大部分都是華北落葉松。

        古樹名木的保護還有一層特殊的意義,歷經千百年,它們是自然和文化的共同遺存,是有生命的文物,對研究當地氣候變遷、植被分布和生態(tài)變化有重要作用。其實它們就在我們身邊,或許是守護在村頭的大榕樹,寄托著游子一份鄉(xiāng)愁;或許是上班路邊的一棵唐槐,為你投下一片陰涼……它們既是絕美的生態(tài)奇觀,又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體現。進入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建設已納入國家發(fā)展總體布局,對古樹名木的保護也從一個側面體現了這一目標的深入人心。它一頭連著歷史,折射出中國人關愛自然的傳統(tǒng)美德,一頭牽著未來,表達著建設美麗中國的共同心愿。

        目前,相關部門已指導各地將樹齡在50年以上、100年以下的樹木,作為古樹后備資源重點保護。聯(lián)想到中國已是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積最大的國家,可以預見,下次普查的時候,古樹名木的數量一定會增加,我們身邊的綠色會更多更美。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保護古樹名木,走綠色發(fā)展之路,不僅要把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中國留給后人,更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永續(xù)發(fā)展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傳承下去。

      (責編: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无码卡一,亚洲欧洲无码中文字幕,高清人人天天夜夜狠狠狠狠狠,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一二三区 不卡精品视频福利 精品国产国产自在线观看 99精品只有久久精品免费
        <style id="utfaj"></style>

        <p id="utfaj"></p>
        <noscript id="utfaj"><meter id="utfaj"></meter></noscript><rp id="utfaj"><tbody id="utfaj"></tbody></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