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大型生態(tài)紀錄片《黑頸鶴成長日記》5日晚首映
5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首部大型生態(tài)紀錄片《黑頸鶴成長日記》將于今日晚八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紀錄頻道首映。這也是青海首部由本土攝影師獨立創(chuàng)作,完整記錄了野生黑頸鶴在祁連山國家公園濕地棲息生存的生態(tài)紀錄片。
據悉,該片由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以青海省省鳥、祁連山重要旗艦物種黑頸鶴為主題,與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首席簽約攝影師張景元合作完成。
圖為黑頸鶴。 張景元 攝
黑頸鶴是世界上最稀有、最珍貴的鶴類,目前,全世界僅存1萬余只。黑頸鶴是中國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珍禽,是唯一生活在高原的鶴,1990年被定為青海省省鳥。
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tài)紀錄片《黑頸鶴成長日記》以棲息生存在祁連山國家公園濕地的一個黑頸鶴家庭為主角,真實記錄了雄鶴“高山”和雌鶴“夏雨”夫婦以及它們的兩個孩子“小雪”和“小雨”的成長故事。
全片分為“遷徙回歸”、“交配孵卵”、“撫養(yǎng)育雛”、“鍛煉成長”、“遷徙越冬”、“幕后花絮”六個章節(jié)。本片旨在通過真實的記錄,以及現代科技技術與電視藝術形式高度契合,以不同的視角和深度呈現國家公園生態(tài)之美,人與自然之美,動物與自然之美,用影像的力量傳播生態(tài)保護理念,為國家公園動植物寶庫留存具有歷史意義和科學價值的珍貴影像檔案。
每年初春時節(jié),有近千只黑頸鶴從遙遠的西藏林芝喜馬拉雅河谷越冬地遷徙青海境內的沼澤濕地、湖泊灘涂度過涼爽的夏日,在高原短暫的夏季完成交配、筑巢、孵卵、育幼的生活過程。
在過去的三年中,為尋找合適的黑頸鶴拍攝對象,張景元帶著攝制組走遍了青海大多數濕地保護區(qū),從海拔3000米的青海湖畔到4500米的阿尼瑪卿雪山腳下,從秀美的隆寶灘濕地到祁連山大草原,從布哈河流域到昆侖山戈壁,他們的足跡踏遍了黑頸鶴夏季棲息地的每個角落。三年里,他和黑頸鶴家庭一起經歷了它們生命中的關鍵時刻,也親眼目睹了它們如何直面危機為生存而戰(zhàn);如何堅毅地抵御自然的力量,以及它們?yōu)樯娑洑v的諸多磨難。
圖為黑頸鶴夫婦以高聲合鳴的方式宣誓領地,威懾入侵者?!埦霸?攝
攝影團隊克服環(huán)境和氣候帶來的種種困難和挑戰(zhàn),拍攝“高山”“夏雨”一家以及它們鄰居的生活,捕捉更多的黑頸鶴生存細節(jié),為人們揭示了黑頸鶴的生存狀況、習性、幼鶴成長經歷以及它們所生存的濕地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感受它們生活和情感世界中的不易與艱辛。
拍攝中,導演和攝影師們一邊觀察熟悉黑頸鶴的生活習性,一邊蹲守跟蹤記錄。在完全自然狀態(tài)下紀錄了這對黑頸鶴夫婦以和它們兩個孩子每一天的生活細節(jié),與它們一同度過長達230多天的拍攝時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報名人數創(chuàng)新高 本科專業(yè)新增——挑戰(zhàn)與機遇下的高考生應如何選擇?
- 規(guī)范校外培訓機構消防安全管理 教育部、應急管理部聯合印發(fā)九項規(guī)定
- 河南:文旅結合,花式過端午
- 北京市屬公園端午迎55.87萬游客 651.39萬人線上云游公園
- 自6月6日起,北京市屬公園和國家植物園限流比例調整至75%
- 端午假期北京以近程休閑游為主 “云上端午”日均吸引百萬人次參與
- 科技部:我國全球創(chuàng)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2位 成功進入創(chuàng)新國家行列
- 中國科協: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大幅提升
- A股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榜發(fā)布 “鐵公雞”越來越少
- “一體兩翼”業(yè)務就緒 貝殼進入“元氣”修復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