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新的一頁從這里翻開
西藏昌都市江達縣崗托村,西藏解放第一村。正是這個寧靜的山間小村莊,翻開了解放西藏歷史的第一頁。
5月23日,正值西藏和平解放68周年。這天,記者專門走訪了“西藏解放第一村”。從江達縣城出發(fā),沿國道317線東進,鉆過2018年10月1日通車的矮拉山隧道,途徑崗托鎮(zhèn),就來到了金沙江畔。
望著崗托金沙江大橋新橋和十八軍渡江口觀景臺……讓人不禁回憶起當年十八軍戰(zhàn)士不怕犧牲,冒著槍林彈雨一邊劃船一邊往前沖,以雷霆萬鈞之勢,在金沙江天險,突破藏軍封鎖,打開了解放西藏的大門,翻開了歷史新的一頁。
金沙水拍懷英靈
今年82歲的澤旺平措還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況,1950年10月6日凌晨,渡江戰(zhàn)斗打響。槍炮聲一響,村里人都不敢出門,全躲在牲畜棚里,大家既高興又害怕?,F年82歲的江擁次仁說,大家高興的是欺負村民的藏軍要被打跑了,怕的是戰(zhàn)斗太激烈,擔心被流彈誤傷。
十八軍成功渡江后,就駐扎在崗托村。當時13歲的江擁次仁在家煮了酥油茶和熱水送給解放軍。澤旺平措說,十八軍渡江后,村民主動提供村里的9艘牛皮筏子,不分晝夜幫助解放軍后續(xù)部隊渡江和運送物資。包括他和江擁次仁在內的很多人,都盡力幫忙搬一些能背的東西。
更令村民們難以忘懷的是,十八軍渡江后,不僅安撫群眾,還給大家分發(fā)了糧食。澤旺平措笑著說:“具體有多少大米,現在已經不記得了。只記得領到大米后,大家都感動地流下了眼淚?!苯瓝泶稳矢嬖V記者,之所以會這么感動,是因為解放前,村民要向土司交稅,自己則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沒吃沒穿。在地主家干活,干慢了還要挨打,真是苦不堪言。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百萬農奴翻身當家作主。“民主改革后,我們分得了土地,自力更生,再也不用受剝削受壓迫了?,F在的崗托村,村民走上了致富路,電有了,路通了,交通方便了,家家戶戶裝了自來水,再也不用到河里挑水吃了……”說起這些,江擁次仁神采飛揚。
冬去春來,滄桑巨變,金沙江大橋巋然屹立于此,見證了崗托村歷史新一頁的進程。
紅色旅游鼓腰包
近年來,江達縣利用紅色文化背景,開辟以金沙江十八軍渡口等為代表的紅色旅游景點,依托當地民俗,力爭將崗托村打造成為昌都首個集“愛國、民俗、文化、生態(tài)”為一體的多元化民俗村,不少村民吃上了“旅游飯”。
70歲的尼瑪次仁是崗托村第一批靠家庭旅館增收的人。如今,他的小家庭旅館有4間房12個床位,2018年接待游客100余人。
看著村里日益完善的旅游設施,尼瑪次仁豪氣地說:“未來幾年,來我們村的游客只會越來越多,我想把這幾間屋也改建成旅館以增加收入?!?/p>
村里看到旅游形勢大好的群眾,也紛紛要求加入這個行列。村民扎西群培、巴登、阿旺次仁、普巴、貢秋等五家都已向縣里申請,做好了開家庭旅館的先期準備。
齊心協力奔小康
由于臨近國道317線,便利的交通讓崗托村人對運輸情有獨鐘。51歲的扎加開大貨車有不少年頭了,不過都是給別人開車。2017年,得知要修崗托至汪布頂鄉(xiāng)的公路,扎加借錢買了一輛二手車。如今,扎加在工地上跑運輸一年多了,純收入卻多達10余萬元。
根據駐崗托村工作隊的統(tǒng)計,2018年全村跑貨運的車輛有22輛,短途拉旅客的面包車有15輛,跑運輸已成為崗托村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近年來,借著旅游業(yè)和運輸產業(yè),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2018年,崗托村順利脫貧摘帽,告別了絕對貧困。
42歲的江拉前幾年因病致貧,針對江拉的情況,村“兩委”先是鼓勵她治病,緊接著安排她當護林員,又通過易地扶貧搬遷住進新房。江拉告訴記者,2018年她當護林員有3500元,位于崗托鎮(zhèn)上的集中安置點門面分紅有900元,加上糧補、草補有600余元,植樹造林有4000元,還在金沙江大橋對面的四川公安檢查站做飯有5000元,一年下來有14000元,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看著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崗托村選派村黨支部書記永紅高興地說:“我們村2018年入選了‘全國生態(tài)文化村’和昌都市‘文明村居’,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一萬多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
十八軍戰(zhàn)士益西卓瑪的一生:解放西藏,建設西藏
在成都洗面橋橫街一處幽靜的院落里,住著一位年逾八旬的老人,如果她提著菜籃到菜市場,就會和街頭的尋常老奶奶一樣,滿頭銀發(fā)、步履微顫,你無法看出她曾經別樣非凡的人生之旅。[詳細] -
【新時代?幸福美麗邊疆行】金沙江畔,藏族老人的報國英雄夢
“英勇非無淚,不灑敵人前。男兒七尺軀,愿為祖國捐”。從古至今,中國有無數為民族、為國家撐起脊梁而勇于犧牲的志士,他們是民族的精神依歸,也呼喚著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繼,血染旌幟,在看似平凡的人生中不忘匹夫之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