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用筆和鏡頭記錄圣潔甘孜
中國西藏網(wǎng)訊 11月19日,中國西藏網(wǎng)通訊員一行從成都出發(fā),前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道孚、爐霍、甘孜、德格等市縣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采訪。
圖為通訊員隊伍在德格印經(jīng)院前合影。。
通訊員當中有來自北京、四川、西藏、青海、甘肅等地的媒體記者,每到達一個地方,他們都認真聽講解、記筆記,向采訪對象提許多問題,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發(fā)現(xiàn)著甘孜的美,記錄著甘孜的發(fā)展,一路風景一路收獲。 要想了解一個地方,就要到當?shù)夭┪镳^去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
圖為康定新城。
第一站來到康定市,參觀了甘孜州民族博物館,在這里了解了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歷史文化(康巴文化)、風土民情和社會發(fā)展。 川藏線美麗的風景讓人憧憬,行走在川藏線的人們的勇敢、冒險和睿智更讓人折服。折多山是川藏線上的第一座高山,埡口處的海拔4298米,是康巴第一關。記者們克服高原反應,在川藏第一關祈愿墻前默默許下心愿,勇敢地翻過了折多山,向著爐霍而去。
唐卡藝術(shù)重要流派“郎卡杰”畫派的傳承備受記者們的關注,在爐霍縣民族手工藝技術(shù)培訓基地,對該基地的朗卡杰唐卡藝術(shù)傳承進行了采訪。爐霍飛地經(jīng)濟園區(qū)“飛地”扶貧模式帶動百姓脫貧奔小康的事跡也受到關注。
圖為通訊員在朗卡杰唐卡畫派傳承基地參觀。
雀兒山是川藏北線上最險要的埡口,海拔達到6168米,被稱為“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險”,這座被稱為“山鷹飛不過的山峰”,長期以來是這條生命線的“瓶頸”, 2017年,主洞長7079米的雀兒山隧道正式通行,從此,僅需5-10分鐘便可穿越以前需2小時左右才能翻越的雀兒山。汽車在隧道內(nèi)緩緩行駛,大家不由得心生贊嘆——雀兒山從此暢通無阻!
圖為道孚縣的太陽能路燈。
穿過雀兒山隧道,在川西藏區(qū),隨處可見造型整齊劃一,紅白色彩對比強烈的民居——崩科,它吸引著人們的眼球,成為川藏線上一道絢麗的風景。聽過歌曲《瑪尼石》,卻未曾真正見過瑪尼石,在塔公河兩岸的山間河畔到處都是刻有瑪尼字樣或神佛形象的石塊,這是藏族同胞用于祈福的習俗,也是藏族民間藝術(shù)家的杰作。
一路欣賞著瑪尼石,還未欣賞夠沿途風景,就不知不覺來到了康巴藏文化的緣起之地德格縣,這里有素有“藏文化大百科全書”、“藏族地區(qū)璀璨的文化明珠”、“雪山下的寶庫”盛名的德格印經(jīng)院,這里是人們心中的佛教圣地和信徒們寄托美好愿景的信仰中心,講解員生動詳實的解說給記者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為德格縣藏醫(yī)院收藏的藏文醫(yī)典。
歷史上把以康巴為中心的藏醫(yī)藥稱為“南派藏醫(yī)藥”,在采訪中了解到金銀寶石都能入藥,將這些珍貴寶石入藥,一直都被藏醫(yī)學界視為藏藥的精髓和靈魂,這讓記者們不禁驚嘆藏藥的神奇。
人們往往這樣比喻:鮮艷的五星紅旗是革命先烈的鮮血染成,但大多數(shù)人可能不知道,用自己的鮮血浸染這面國旗的烈士里,還有一位身披袈裟的藏傳佛教高僧,他就是五世格達活佛。11月23日,記者們來到了格達活佛的出生地甘孜縣,參觀了甘孜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教育基地——朱德總司令和五世格達活佛紀念館,了解了紅軍朋友藏人領袖格達活佛的英烈事跡。
圖為紀念館內(nèi)格達活佛的法像。
甘孜縣十八軍窯洞群遺址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縣斯俄鄉(xiāng)布絨朗山上,窯洞群始建于1951年春,為十八軍與兄弟部隊搶修甘孜飛機場時的部隊駐地?,F(xiàn)存窯洞1000余個,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十八軍九位女英烈長眠于此。搶修甘孜機場時,修建的跑道像一條玉帶鋪在藍天白云下,紅軍長征在藏區(qū)播下了革命的火種。緬懷革命前輩的豐功偉績、頌揚宗教愛國人士的英雄業(yè)績,使革命先驅(qū)的卓著功勛永垂青史,并讓長征精神代代相傳。
孔薩熱帶風情館是高原上的“熱帶雨林”,位于甘孜縣拖壩鄉(xiāng)的孔薩農(nóng)莊融入了甘孜土司文化,展示了海南熱帶作物的特色,是一個助力甘孜推進農(nóng)旅融合,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項目。
圖為道孚縣中學的同學們放學了。
最后一站是道孚縣,主要采訪道孚中學民族教育發(fā)展。道孚中學坐落在素有情歌故鄉(xiāng)美譽的康定后花園——道孚,來到道孚中學,正趕上學生們放學,看到一張張可愛朝氣的面容,看到校園里馬駒的雕塑。道孚地形似馬駒,先民們以馬駒的本地語“道塢”命名。眼前這匹馬駒面朝東方,迎著朝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篤行致遠,寓意發(fā)展中的道孚中學如奮起勃發(fā)的馬駒,一往無前。一駒一少年,一駿一世界。這是學校對學生的殷切期望,期望道孚的小馬駒們都能擁有一片廣闊的世界。
圖為發(fā)展中的甘孜縣。
甘孜州是一個潔白美麗的地方,這里多元文化并存,民間藝術(shù)豐富多彩,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淵源流長的文化底蘊與瑰麗多彩的現(xiàn)代文明交相輝映,展示出別具一格的誘人風采。甘孜幾乎遍布著四川最美麗、最神秘的風景。一路下來,記者用筆尖書寫、用鏡頭記錄著川藏線上日新月異的發(fā)展變化。七天的行程結(jié)束了,記者們意猶未盡地開始了返程,期待有機會再來大美甘孜,將遺憾補上。(中國西藏網(wǎng)通訊員/鄭金花)
-
甘孜——見證多民族交往交融的康巴大地
11月19日,中國西藏雜志社(刊網(wǎng))藏區(qū)通訊員培訓班學員參觀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博物館。[詳細] -
甘孜州民族博物館——藏區(qū)“紅色文化的基因庫”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籌建始于1984年,2014 年更名為“甘孜州民族博物館”。[詳細] -
四川德格非遺文化亮相農(nóng)博會引關注
9月23日,第六屆四川省農(nóng)業(yè)博覽會(簡稱:農(nóng)博會)“圣潔甘孜館”內(nèi)人山人海,除琳瑯滿目的農(nóng)產(chǎn)品外,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的精彩展示也吸引了四方賓朋駐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