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香巴拉:好風光里好日子
高原的風呼嘯千年,在這片土地上雕琢出鬼斧神工的傳奇。
高山林立、江河縱橫、草原遼闊,這里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消失的地平線》里描繪的東方秘境,這里被人們用藏語贊譽為“香巴拉”,意為極樂世界、人間仙境。
數(shù)不盡的自然遺產(chǎn),道不完的文化積淀,在這里,在香巴拉深處,留下星羅棋布的印記。
高原上的橋,每一座都是一段佳話,見證著這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雅礱江上的波日橋,圓木、卵石相間,樹藤相纏,疊砌為墩,記錄著藏族建筑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大渡河上的瀘定橋,鐵索錚錚、搖晃不止,印刻著紅軍長征北上抗日“驚、險、奇、絕”的戰(zhàn)爭奇跡;康定市的若吉大橋,蕩蕩悠悠、疾風獵獵,連接著大渡河流域鄉(xiāng)村振興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美好前景。
原始的自然景觀、古老的民族文化,演變成代代相傳的故事與傳奇,在這里扎根,更在這里收獲。
藏族民族英雄格薩爾王的英雄史詩家喻戶曉,在格薩爾文化遺跡遺址集中的甘孜縣,格薩爾王城是文化旅游新地標,更是當?shù)厝罕妼崿F(xiàn)脫貧奔小康的“百村產(chǎn)業(yè)基地”。在壤塘縣的壤巴拉非遺傳習創(chuàng)業(yè)園,從藏戲、藏香、藏茶、藏藥到唐卡、石刻、陶藝、覺囊梵音、川西北民歌等,壤巴拉大地上傳承千年的民間技藝通過“生產(chǎn)性保護”“活態(tài)化傳承”得以傳承和創(chuàng)新,走出一條“文化精準扶貧”的新路。從阿壩縣民族寄宿制小學里的曼陀鈴彈唱,到理塘縣城關第四完全小學熱情奔放的“甘孜踢踏”課間操,樂聲悠悠、書聲瑯瑯的背后是通過教育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探索和努力。
人間煙火,生生不息。美輪美奐的自然風光,在時光的打磨下,綻放出更奪目的光彩。
稻城亞丁,“香格里拉之魂”的魅力,根植于用美麗戰(zhàn)勝貧困的主動作為;神奇九寨,“童話世界”的光輝,深藏于“受傷”后科學推進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保護的創(chuàng)新實踐;丹巴藏寨,“美人谷”的精彩,源自于“要幸福就要奮斗”的執(zhí)著追求。
行走在川西高原,處處美不勝收。這美,是自然的饋贈,更是耕耘后的收獲。
圣潔甘孜、凈土阿壩,這里是香巴拉深處。扎西德勒。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