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國情懷何鴻燊:天價買下圓明園珍貴獸首捐給國家
中新網(wǎng)5月26日電 綜合報道,5月26日,港澳知名愛國企業(yè)家、第9屆至第11屆全國政協(xié)常委何鴻燊在香港養(yǎng)和醫(yī)院逝世,享年98歲。何鴻燊一生經(jīng)歷傳奇,作為富商里的慈善典范,不僅捐贈錢款,還捐贈寶貴文物給國家,愛國情懷令人敬佩;除了家國情懷,他對子女的教育,也為人稱道。
【一生收藏 多贈國家】
2003年,一條文物界的大新聞,讓已經(jīng)名滿澳門的何鴻燊,又“出了一把名”。
這位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富商,向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捐贈600萬港元,從美國藏家手中,購得珍貴的圓明園豬首銅像,并捐獻給國家。
2007年8月初,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準備拍賣圓明園馬首銅像的消息披露后,再次引起各界嘩然。
最終,經(jīng)過和拍賣行協(xié)商,何鴻燊在拍賣會舉行前以6910萬港元的天價買下馬首銅像。
2019年11月,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何鴻燊決定將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給國家文物局,為這尊銅像的百年回歸之路畫上圓滿句號。
除此之外,2007年,恰逢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那年9月12日,何鴻燊向中國國家博物館捐贈藝術品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何鴻燊捐贈了油畫《南京條約》、《世紀大典》、《毛澤東主席會見希斯》和青銅雕塑《毛澤東》、《鄧小平》等藝術品。
據(jù)港媒報道,何鴻燊在1987年就已捐獻147件中國古代文物予國家。
《澳門賭王:何鴻燊全傳》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港澳華人叫外國人“鬼仔”、“鬼佬”或“老西”,因何鴻燊長相更像西洋人,何鴻燊常被人叫做“鬼仔”和“老西”。
何鴻燊不樂意這種稱謂,他曾對媒體說:“說我是老西,這句話不中聽,我當然是香港人、中國人。我在香港出生、香港長大,我讀過很多中文,中文說得這么流利,怎么說我也不是老西。我是中國人!”
何鴻燊的所言所行,也無不彰顯了他深厚的愛國情懷。
【行善解壓 熱心公益】
何鴻燊在一次捐款儀式上說:“平時常教子女,做人不要怕有壓力,做事要講實力。在這里我有一個好的方法,可以很好減低壓力。是什么方法?就是做多些善事!”
他又說:“為何要做多些善事?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若然不報,時辰未到!最重要的,是多做善事福有攸歸?!?/p>
何鴻燊還呼吁全港善長出錢出力,一起做善事。
除了投身內(nèi)地建設,何鴻燊對內(nèi)地的文化教育、扶貧賑災等慈善事業(yè),也全力以赴,包括為建人民大會堂“澳門廳”慷慨解囊,成立“何鴻燊航天科技人才培訓基金會”等。
何鴻燊的公益善舉,也影響了他的太太和子女,他們常常捐款做慈善,并身體力行參加公益活動。
【教育子女:要勤力要愛國】
何鴻燊一生子女眾多,但從不忽視對他們的教育。
何超鳳作為何鴻燊的愛女,也深受父親的影響,“從很小的時候,爸爸就教我們待人接物的道理,做事情要勤力,要愛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p>
她表示,作為子女,自己也很關注父親的新聞,看他參與社會活動和國家事務,會學到很多。
在父親這樣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多年來何超鳳也熱心公益,擁有兒童、教育及婦女團體服務的實務工作經(jīng)驗。
2008年,何鴻燊另一名女兒何超瓊公開分享了父親的教誨,指“人生把自己努力得來的財富回饋社會,與沒那么幸運的人一起分享”,乃其父的座右銘。作為子女,她也身體力行秉承父親的信念。她希望關心其父親的人士,可多跟隨他的做人宗旨,支持和諧社會,盡己一分力,“取諸社會,用諸社會”。
去年9月,“賭王”何鴻燊之女何超瓊和美心集團創(chuàng)始人伍沾德長女伍淑清,還分別以香港各界婦女聯(lián)合協(xié)進會(香港婦協(xié))主席和監(jiān)察顧問的身份,在聯(lián)合國人權理事會會場內(nèi)外為香港發(fā)聲,“毫不客氣”地譴責激進示威者日益升級的暴力行徑。
何鴻燊一生所創(chuàng)建的基業(yè),所身體力行的業(yè)績,還將影響更多后來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河南“黃河行動”:偵辦1643宗各類生態(tài)環(huán)境犯罪案
- 北京連續(xù)40天無新增確診病例 常態(tài)化管理集中空調(diào)通風系統(tǒng)
- 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生態(tài)經(jīng)濟效益“加速”:已完成191萬元林業(yè)碳匯交易
- “部長通道”再開啟!5G、新能源汽車……你關心的都在這兒
- 上海小區(qū)自建快遞驛站遭抵制 律師這么說
- 雪豹調(diào)查員受傷被困高原山區(qū) 救援者千里馳騁救助
- 中國本土抗癌新藥首獲中美臨床診療指南雙重推薦
-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增設咨詢服務熱線
- 破解企業(yè)“退出難” 廣州推出多項注銷便利化舉措
- 新加坡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83例 累計確診超3.2萬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