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的力量生生不息
【一線講述】
傳承的力量生生不息
講述人: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燈舞(蘇家作龍鳳燈舞)河南焦作市級非遺傳承人 毋蘇浩
每年春節(jié)和火神廟會期間,我家鄉(xiāng)都要把龍、鳳等象征吉祥的動植物形象制成花燈舉行活動。其中,龍鳳燈舞最出名。
據說,清道光六年(1826年),龍燈傳人毋黑旦,根據“丹鳳朝陽、龍鳳呈祥”等民間傳說,將“鳳燈舞”大膽融入“龍燈舞”,在那年的大耍燈中贏得了耍燈魁首。自此,蘇家作龍鳳燈舞名聲大噪。
龍鳳燈舞凝聚著我們蘇家作村的集體記憶,我總聽曾祖母講,村上任何一個節(jié)日和集會,都少不了耍龍鳳燈。我爺爺毋啟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蘇家作龍鳳燈舞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龍鳳燈年年換行頭,籌款沒有分配,也不攤派,各家根據日子的寬窄,捐多捐少全憑自愿。爺爺寧愿自己生活節(jié)儉點,也要多省下些錢捐給龍鳳燈,讓這門技藝傳下去。
爺爺總是為發(fā)展傳承龍鳳燈舞積極奔走。他帶著村里的老少爺們擠時間找場地排練,風雨無阻、雷打不動。想方設法召集村里的青壯年參加舞燈,手把手示范,不厭其煩地給年輕人傳授。在他的努力下,表演隊伍由原來的十幾人發(fā)展到現在的幾千人。
如今,爺爺快80歲了,沒辦法再像之前那樣,走在隊伍最前面、帶領大家舞龍耍燈了。不過,隊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作為90后的我,也加入了龍鳳燈舞的大家庭,現在是紅龍隊的龍頭。在今年的龍鳳集上,我和隊友們身著鮮艷的服裝,化身氣勢磅礴的彩龍,昂首擺尾、蜿蜒升騰,獲得了現場觀眾的接連喝彩。
爺爺很高興,因為我扛起了龍頭,更是因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愛上了龍鳳燈舞,使得傳承的力量綿延向前、生生不息。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張勝、張國圣、陸健、顏維琦、李潔、張哲浩、崔志堅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慧敏、蔡甜甜)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15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