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首次發(fā)現結晶恐龍蛋化石 對于揭示恐龍產蛋過程有重要研究意義
光明日報記者 王建宏 張 銳 光明日報通訊員 朱 江 于東祥 陳 琦
記者近日從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恐龍蛋化石遺址——湖北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了解到,聯合科研團隊日前在遺址一號館恐龍蛋化石露頭修復治理過程中,偶然從一窩31枚的蛋窩里,發(fā)現了3枚結晶恐龍蛋化石。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古生物化石研究中心主任趙璧稱,這是湖北首次發(fā)現結晶恐龍蛋化石,對于揭示恐龍產蛋過程和還原當時的古環(huán)境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位于十堰市鄖陽區(qū)的柳陂鎮(zhèn)青龍山,距今6000萬年至8000萬年左右。1995年,該化石群被發(fā)現。通過大量細致研究,科研專家確認青龍山恐龍蛋化石群系晚白堊世中期的恐龍蛋化石,目前在地表出露和被保護得較完好恐龍蛋有近3000枚,可以識別和劃分為至少220個蛋窩,許多蛋窩都表現出獨特的排列方式。
202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和古人類研究所與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院,在青龍山正式組建“中國鄖陽恐龍蛋研究中心”,成立聯合科研團隊。本次發(fā)現的結晶恐龍蛋化石共計3枚,呈扁圓形,長軸約14~15厘米,短軸約12厘米,蛋殼厚度1.31~2.4厘米,均呈原地埋藏狀態(tài)。
記者在遺址現場看到,這3枚特殊的化石與周邊28枚非結晶恐龍蛋化石,構成一個31枚的蛋窩。完好的晶體晶面,讓這3枚特殊的恐龍蛋內部閃閃發(fā)光。
趙璧介紹,3枚結晶恐龍蛋化石保存完整性均較高,蛋殼和內部結晶礦物大部分保留完好。只有蛋表面小范圍破口內,顯示出其與周邊恐龍蛋化石完全不同的內部礦物結晶情況。
科研專家通過研究發(fā)現,從最典型的編號為J2的恐龍蛋化石破口觀察,其內部結晶礦物類型單一,是粒徑0.2~0.4厘米的方解石。對礦物鑒別發(fā)現,靠近蛋殼部位結晶致密,到達蛋內部中央部位晶體礦物粗大且呈單晶,這說明結晶過程是從外向內的。
那么,結晶恐龍蛋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目前學界對結晶恐龍蛋化石的成因研究,還較為薄弱,尚未建立相關理論?!壁w璧告訴記者,根據對這次發(fā)現的含結晶恐龍蛋化石的初步觀察,其蛋殼形態(tài)完整,應屬于未孵化或恐龍未破殼的蛋?!靶疫\的是,化石沒有被后期掩埋和成巖作用破壞。內部的方解石礦物應該是在恐龍蛋埋藏和成巖過程中,大量碳酸鈣過飽和溶液通過蛋殼氣孔滲入其中,結晶和充填形成的。”
趙璧進一步闡述,從結晶恐龍蛋化石的整個蛋窩觀察,恐龍蛋以蛋殼上表面破口和內部充填泥沙為主,數量超過20枚,表明當時這一批蛋恐龍破殼的占大多數?!斑@3枚結晶恐龍蛋化石位于蛋窩的同一側,可能指示靠這一側的蛋窩微環(huán)境有一定特殊性。這3枚恐龍蛋可能靠近水道,產下不久就因水位上漲被淹沒?!睋榻B,結晶恐龍蛋化石屬世界罕見,主要是因為相比普通恐龍蛋化石,結晶恐龍蛋化石的形成環(huán)境和條件十分苛刻,更需要及時掩埋和對蛋殼的保護,以及“恰到好處”的成巖物理化學條件才能形成。
目前,只在大型博覽會和大型博物館內,偶見結晶恐龍蛋化石的蹤跡。但是,這些蛋化石都成了“標本”,離開了產地和地層,失去了埋藏信息。相比之下,科研專家在青龍山發(fā)現的這類化石均處于原位埋藏和保護狀態(tài),并與其他恐龍蛋化石構成蛋窩集群,其意義更為突出。
“從科學研究角度,結晶的恐龍蛋化石形成于特殊的古環(huán)境,記錄了恐龍產蛋和孵化時期的珍貴水體地球化學信息以及蛋窩微環(huán)境特征信息。”趙璧說。
《光明日報》(2024年01月08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