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人間】深山藍花
【煙火人間】
作者:湯素蘭(湖南省作協(xié)主席)
在貴州丹寨建設(shè)南路,有一棟四層高的房子。在小縣城里,這樣的房子樣式很普通,但你一眼就能將它和其他房子區(qū)別開來。因為它的墻面涂成了藍色,上面畫著白色的花鳥魚蟲,這些圖案栩栩如生,形態(tài)各異,透著天真和率性。這是一家蠟染工作坊,三十多位苗家婦女在這里用蠟刀作畫,也畫出了她們多彩的人生故事。
今年夏天,我?guī)W生到貴州采風,偶然遇見了這個蠟染工作坊。我像所有普通游客一樣參觀,體驗以蠟刀點蠟作畫,畫了一小幅自己的處女作,然后揮手告別。然而離開之后,蠟染工作坊里那些埋頭用蠟刀在白色的棉麻、絲綢上信手作畫的畫娘們的身影,總是浮現(xiàn)在我眼前。記得那天在工作坊里,我見到一位失去右臂、用左手作畫的上了年紀的畫娘;有一個年輕的媽媽,不到一歲的孩子就睡在她身邊的搖窩里;在苗族長桌宴上,全體畫娘用清亮的嗓音唱起苗歌,舉起酒杯向我們敬酒,當時還有一個英俊的青年男子,歌聲尤為嘹亮;蠟染工作坊的墻上掛著一塊小黑板,上面用白色的粉筆寫著《藍蓮花》的歌詞:“沒有什么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向往……”我購買的蠟染紀念品,每一件都附有一張畫娘的生活照,照片上寫著:“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p>
我怎么也忘不了這個蠟染工作坊,忘不了她們的歌聲和笑容,我想走近她們,了解她們的故事。于是,一個月后,我又一次來到這棟畫滿花鳥蟲魚圖案的房子,來聆聽她們的故事。
2008年全球爆發(fā)金融危機,一個名叫曼麗的安徽女子的紡織廠瀕臨破產(chǎn)。為了散心,也為了給自己的棉麻坯布尋找出路,她拖著一旅行箱的坯布,走走停停,來到了貴州凱里。當時,凱里正在舉辦民間工藝品比賽,許多苗家婦女帶著自己的蠟染作品在市場上展示。蠟染是苗家婦女的傳統(tǒng)技藝,用蠟刀點蠟在白色坯布上作畫,然后用藍靛染色,繼而脫蠟,便成蠟染花布。苗家婦女大多從小就跟自己的母親、祖母、外祖母學習蠟染與蠟畫,所有的圖案都牢記于心,拿起蠟刀信手就能作畫。這個女子被這門技藝深深地吸引了。蠟染必須畫在棉麻等織品上,她想到,如果把自己庫存的那些棉麻坯布都變成蠟染,至少能將“廢物”利用起來。
她在市場上找到十二個苗家婦女,拿出旅行箱中的白坯布請她們制成蠟染。她們每人得到一匹坯布,以及預(yù)付的路費和工錢,回到山中的寨子里,約定十天后把蠟染送到凱里。彼此素不相識,這些苗家女人們住在哪個山寨,曼麗一無所知。她在旅館里等著,并不抱什么希望。然而,一個星期后,所有女人都回來了,帶著印染好的坯布。
接過這一匹匹印染好的坯布時,曼麗還沒有想好自己能用來做什么,但深山里女人們的純樸令她感動。她打聽到丹寨縣揚武鎮(zhèn)排莫村的蠟染最出名,那里的女人個個都會做蠟染。于是,她來到丹寨。當時,從凱里到丹寨縣城,客車要在山間穿行三個多小時;從縣城到排莫,連公路都沒有。曼麗早上從縣城出發(fā),邊走邊打聽,直到黃昏時分才到達排莫村。
苗家女人熱情好客,但被問及是否愿意到外面去做蠟染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答應(yīng)。她們說,蠟染是媽媽教的手藝,現(xiàn)在機器染出來的布,紅的藍的黃的,什么顏色都有,誰還會喜歡蠟染呢?如果不是為了準備嫁妝,連寨子里的女人們都不做蠟染了。
其實,早在2006年,丹寨蠟染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這些美麗的深山藍花,只是暫時還不為人們所知曉,它們的價值一旦被大眾和市場發(fā)現(xiàn),這些藍花將開遍世界。
曼麗在縣城租了一棟閑置的房子,籌備蠟染工作坊。她再次來到排莫村,在她挨家挨戶地勸說時,看到了一個獨臂女人眼中閃爍的光。她叫而朗,原是寨子里最會畫蠟的女子,然而一次在山上種地時遇到泥石流,她被倒下的大樹壓斷了右臂,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錯過了最佳救治時間,最終失去了右臂。這個從沒有走出過大山的苗家女人,平時買個針頭線腦都要向丈夫要錢,并且得讓丈夫在趕集時代為購買。她的內(nèi)心充滿了渴望,她希望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而朗最終愿意走出寨子,寨子里的另外兩個女子也決定去試試。就這樣,蠟染工作坊開始運作了。
第一個月結(jié)束,每個畫娘得到了600元工資。接過工資,畫娘們背著包袱回到寨子,幾天后又帶來了另外三個畫娘。正是這六位畫娘,讓蠟染坊得以起航,她們也因為蠟染坊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第一批畫娘中的阿羅,用自己掙的錢供兩個孩子上了大學,現(xiàn)在兒女都工作了。乃金是畫娘中第一個買手機的,后來在縣城建了自己的房子,供養(yǎng)女兒讀大學。她還去過很多城市參加蠟染展覽,在多所大學兼職當老師。獨臂畫娘而朗,曾獲省里第一屆殘疾人技能大賽蠟染類一等獎。她的堅毅感染了兒子,兒子留學回國后在北京一所學院擔任蠟染老師,每逢寒暑假,都會回到丹寨。他就是那個在一眾畫娘中歌聲嘹亮的青年男子。
十多年來,這個蠟染坊經(jīng)歷了許多艱難曲折。它像一艘船,繞過暗礁險灘,如今正駛向星辰大海。“一群人,一件事,一輩子”是她們的座右銘。如今,更多年輕人加入了她們的行列。畫娘們創(chuàng)作的《百苗圖》《千鳥圖》《二十四節(jié)氣》《錦繡丹寨》等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民族博物館等博物館永久珍藏。由這個團隊設(shè)計制作的36套蠟染服飾以中國非遺專場的形式亮相倫敦時裝周,中國民間藝術(shù)在國際舞臺上燦爛綻放。
看著在年輕畫娘身邊的搖窩里酣睡的孩子,我感慨萬千。許多畫娘的孩子是在蠟染工作坊里長大的,從小在古老的藝術(shù)中耳濡目染。將來,他們會走向外面的世界,其中又有許多人會回到這里,用他們的智慧進一步發(fā)掘這些深山藍花的價值,為傳統(tǒng)的技藝插上現(xiàn)代的翅膀,讓文化遺產(chǎn)代代相傳。
《光明日報》(2023年10月30日 01版)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任。
-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何以文明”萬國宮特展在日內(nèi)瓦啟動
- 廣交會觀察:國風科技賦能 中國“大家居”搶灘外貿(mào)“新藍?!?/a>
- 第134屆廣交會歐美采購商到會人數(shù)恢復(fù)性增長
- 金融市場穩(wěn)健運行 中國經(jīng)濟高質(zhì)量發(fā)展扎實推進
- “科技味兒”越來越濃 農(nóng)田秋收實現(xiàn)提速提質(zhì)
- 透過數(shù)據(jù)感知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活力 多領(lǐng)域穩(wěn)中有進“新新”向榮
- 溫暖藏在細節(jié)里 杭州亞殘運會賽場內(nèi)外有愛無礙
- 經(jīng)濟發(fā)展動力依然強勁(深度觀察)
- 中國代表團214金圓滿收官
- 應(yīng)急管理部部署加快推進城市安全治理體系現(xiàn)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