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博主”讓知識“活”起來(縱橫)
暑假期間,按理說高校教師和學生們應該早已開啟“假期模式”,然而在一些視頻平臺上,還有一些教師沒有閑下來,還有眾多“學生”正在等著聽課。
河北大學藝術導論課程講師何楚涵就是仍處于“暑忙”的一名教師。何楚涵平時的授課內容多與國學有關,她把一些上課片段上傳到視頻平臺,僅僅半年時間就收獲了130多萬名粉絲。粉絲里面不僅有正在讀高中、大學的學生,也有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網(wǎng)友。大家看了何楚涵的視頻后紛紛表示:“原來國學課還可以這么講!”“讓我學習到了更多的國學知識?!?/p>
正如粉絲們所講,何楚涵的課程不僅“干貨滿滿”,而且生動有趣。她在做總結前,總是把古詩古文背后的歷史、文化背景介紹清楚,用年輕受眾喜歡的語言讓知識“活”起來。
近年來,不少老師因在網(wǎng)絡上授課而火爆“出圈”。這些老師的課程不僅學生愛聽,網(wǎng)友們也愛聽。他們的課程之所以受眾面廣且深受好評,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具有深厚的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同時具備教學創(chuàng)新以及個性化表達的能力。
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離不開教學創(chuàng)新以及個性化表達的能力。一方面,書本上的知識相對來說較為復雜,初學者一上來就直接“啃”原著可能有難度,需要先從入門的內容開始,老師們善于做“減法”,把書本知識變得更加通俗易懂,學生才會更喜歡聽。另一方面,也要做“加法”,老師們在講述課程時,添加精彩生動的表述,援引書本之外的知識,做好“增量”,才能夠更加吸引學生并引導他們產生更為深入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做“減法”并不代表著斷章取義,個性化表達也不只是為了吸引學生和受眾,知識的普及和輸出才是教學創(chuàng)新以及個性化表達的最終目的。
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知識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高校教師在網(wǎng)絡平臺上成為“知識博主”,以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授課方式為人們分享知識,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們的知識需求,讓書本知識變得更加“平易近人”,有助于促進知識的擴散傳播,提升整個社會的知識水平。
?。ㄕ幾浴蛾兾魅請蟆罚?/p>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