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量子計算二十年
記者日前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獲悉,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的第二屆CCF量子計算大會暨中國量子計算產業(yè)峰會將于8月19日至20日在安徽合肥召開。大會將集中展示量子計算最新成果、分享發(fā)展經驗,為量子計算領域多學科交叉融合和多技術領域集成創(chuàng)新提供交流平臺,從不同側面勾畫中國量子計算新面貌。
以2003年中國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成立為標志,中國量子計算已經走過20年發(fā)展歷程。從只有“一張桌子、一把椅子”的簡陋工作室干起,20年間,中國量子計算實現了從落后到追趕,再到國際先進水平。
改革開放后,國內最早開始量子信息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至今還記得,1980年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留學時發(fā)現,國外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對量子光學的研究,而彼時國內相關研究幾近空白。
面對巨大差距,郭光燦同一群中國留學生相約:“誰先回國誰就先組織隊伍,把中國量子光學這個擔子挑起來!”
1984年,回國后的郭光燦主持召開了全國第一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此后,他開設了國內第一門量子光學課程,組建了第一個量子信息實驗室,并于2001年獲得中國首個量子信息技術“973”項目,組建起一支由全國十多個科研單位50余名學者組成的團隊。
如今,這個隊伍里的五位課題組長郭光燦、彭堃墀、孫昌璞、潘建偉、杜江峰先后被評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十多位年輕學術骨干在量子信息科研中繼續(xù)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為了讓中國人有自己的“量子算力”,2003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間編號為“8013”的閑置教室里,中國第一個量子計算研究小組正式成立?!坝袝r只能站著研究?!被貞浧甬斈甑膱鼍埃蒲袌F隊成員記憶猶新。
站著研究,為了讓中國量子計算“站起來”。
量子芯片、量子計算測控一體機、量子操作系統(tǒng)、量子軟件、量子計算云平臺……那間簡陋的閑置教室,為近年來一個個從零到一的重大突破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如何將量子計算由實驗室向工程化、產業(yè)化推進這個“時代新問”又一次擺在了科研人員面前。2017年,在沒有企業(yè)愿意合作開發(fā)量子計算機的情況下,郭光燦院士和郭國平教授帶領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博士團隊,聯合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家量子計算公司。
斗轉星移,如今在權威機構公布的全球量子計算技術發(fā)明專利排行榜上,該公司已坐擁234件專利,排在量子計算行業(yè)國內第1、國際第6。
產業(yè)發(fā)展離不開政策支持。2016年8月,國務院頒發(fā)《“十三五”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規(guī)劃》將量子計算機列入科技創(chuàng)新2030重大項目。2021年,“量子信息”首次出現在“十四五”規(guī)劃及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是這一年起,教育部正式把量子信息學科納入本科生教育,以加快量子領域人才梯隊培養(yǎng)。
當前,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源正涌向量子賽道,產業(yè)得以蓬勃發(fā)展。毫無疑問,量子計算已經成為中國“硬科技”的一張閃亮名片。
(記者 丁一鳴)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