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民群眾打造生動美育課堂
作者:吳鵬宏(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
2015年,中辦、國辦印發(fā)的《關于加快構建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正式提出“全民藝術普及”;2017年3月1日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將“全民藝術普及”上升為法律規(guī)定。
推進全民藝術普及,提升人民群眾的美育素養(yǎng),是各級文化館的重要責任。上海市除了市一級的群眾藝術館,還有18個區(qū)級文化館、220個街(鎮(zhèn))社區(qū)文化活動中心和5600個村(居)文化活動室。近年來,上海市各級文化館以為民辦實事項目為抓手,全力建設“全民、全齡、全域、全時”的現(xiàn)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將各級文化館打造成為全年齡段人群服務的美育課堂,引領上海公共文化服務高質(zhì)量發(fā)展。
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是上海各級文化館開展全民美育的重要抓手。十年來,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將藝術普及、人文教育、市民素養(yǎng)提升融于一項項具體活動中,激起市民對崇高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不斷提升市民認識美、理解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是美育之河的重要源泉。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通過舉辦中華古詩詞大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知識大賽、中華語言文字大賽等市民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市民在閱讀、背誦、知曉、理解、運用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中,燃起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還與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上海書展、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等合作推出“電影中的真善美”“閱讀中的真善美”“藝術中的真善美”系列征文活動,邀請市民用文字記錄一部電影、一本好書、一場好戲中的真善美。如今,走過了十年的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又踏上了新征程。從今年開始,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將每年4月8日的“文化服務日”升級為“城市美育日”,這意味著該文化品牌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也意味著上海的公共文化工作正向著“全民美育”邁進。
文化館一般都是白天開放,晚上關閉??珊芏嗌习嘧灏滋煲习?,只有晚上下班后才有時間參與文化藝術活動。為此,2016年,上海市群眾藝術館推出市民藝術夜校,面向18到55歲的中青年人群開設藝術課程,受到白領們的熱烈歡迎。很多人結束一天的忙碌,下班后來不及吃晚飯就直接趕到文化館上課,他們將藝術夜??醋鳌岸际兄械乃囆g家園”“忙碌工作、生活之余的心靈棲息地”。七年來,年輕白領們上課的熱情不斷高漲,藝術夜校的課程不斷擴容,校區(qū)和教學點位也不斷增加。2022年,上海市民藝術夜校被列為上海市為民辦實事項目,首次實現(xiàn)上海16區(qū)全覆蓋。
為滿足更多市民的美育需求,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目前已在上海數(shù)字文化館上開通40門免費“云體驗”課程,同步推出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美術、書法、國學、非遺等8個門類的線上課程,讓市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優(yōu)質(zhì)公共文化服務。同時,上海市民藝術夜校還實現(xiàn)了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各分校均開設了線上直播課程,并利用線上優(yōu)勢,將直播課程的服務范圍擴大到整個長三角地區(qū),大大拓展了美育的覆蓋范圍。今年,上海市民藝術夜校將不僅在教學點、課程、學員人數(shù)方面實現(xiàn)倍增,還將首次推出提高班,并面向在滬外籍人士開設專題培訓課程。
開展全民美育,僅僅靠文化館自身力量是遠遠不夠的。作為上?!吧鐣竺烙敝饕獙嵤﹩挝?,上海市群眾藝術館目前正牽頭統(tǒng)籌打造100個“社會大美育課堂”,計劃推出5000場藝術普及教育活動?!吧鐣竺烙敝荚趯⒏鄬I(yè)藝術資源轉化為社會美育資源,目前已經(jīng)有70家博物館、美術館、劇場、院團、圖書館、非遺場館等6大類機構加入,所有“社會大美育課堂”將立足特色資源,進行整體策劃,形成主打品牌。每個“社會大美育課堂”每年將推出至少20場面向市民、免費或公益開放的高品質(zhì)公共藝術普及教育活動。接下來,我們將遴選和征集更多符合條件的專業(yè)場館、機構等社會力量,共同打造“社會大美育課堂”,推出更多品牌項目,并積極推動美育項目下沉到社區(qū)、校園、樓宇、商圈、企業(yè),進一步提升人群覆蓋率,讓更多市民走得進場館、看得見藝術。
雖然通過上海市民文化節(jié)、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等項目,我們?yōu)樯虾5娜袼囆g普及打下了較為完備的基礎,但社會美育的總體水平還有待提高。接下來,我們將凝聚社會各方共識,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社會美育中來,努力為全民美育水平的提升貢獻文化館人的力量。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