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媒體講好北京冬奧故事(中國道路中國夢)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我還是一名在校研究生,有幸參與了老山自行車場館群的媒體服務工作。時隔14年,冬奧火種點亮北京夜空,我作為北京冬奧會場館媒體運行的工作人員,再度與奧運相遇,見證了“雙奧之城”的榮光。
奧運盛會的精彩,離不開媒體的報道;中國故事的講述,離不開記者的勞動。同樣,為賽事信息發(fā)布、媒體運行提供優(yōu)質服務,讓國內外記者能夠在更舒適的環(huán)境、更便利的條件下工作,也是辦好奧運的重點工作之一。
看似尋常的工作,往往要克服意想不到的挑戰(zhàn)。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山地自行車和小輪車場館都是露天場館,我們需要給媒體記者搭建桌椅,布設電源插座、網(wǎng)線等各類設備。北京的夏天高溫多雨,一場大雨之后再經(jīng)過太陽暴曬,桌椅變形、網(wǎng)絡癱瘓時有發(fā)生。最后,我們找到了一種又厚又長的塑料苫蓋,把十幾米的看臺席全都覆蓋起來。幾百斤重、幾十米長的塑料苫蓋,常常要20多個人抬??磁_席包裹起來之后,還要在每個座位上用鐵絲繩索固定,同時不能壓壞電視機等設備設施。不過,“土辦法”最終收獲了好效果,確保了媒體報道工作的有序進行。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現(xiàn)場觀賽受到很大限制,新聞傳播比往屆更加重要,場館媒體運行工作的壓力更大、責任更重。雖然干的依舊是“老本行”,但不同的是,這一次我們要負責12個競賽場館和9個非競賽場館媒體中心的規(guī)劃設計和落地。從工作間到看臺席,從混合采訪區(qū)到新聞發(fā)布廳,從媒體休息區(qū)到最佳攝影位,我們根據(jù)每個比賽項目和場館的不同進行深度設計,賽前完成場館媒體中心的所有搭建和布置工作。
疫情防控是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媒體服務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種細節(jié)、步驟流程都必須考慮到,否則很容易出現(xiàn)紕漏。在競賽場館里,媒體記者最重要的工作區(qū)域就是混合采訪區(qū)。如何既保證記者跟運動員2米的社交距離,又讓記者能順利進行采訪,每個場館都有自己的“妙招”。有的場館在硬質圍欄隔出的通道中放上高腳圓桌,桌上有托盤,供記者放置錄音筆或者手機;有的場館給記者提供長挑桿,方便采訪錄音;還有場館會在運動員一側的圍欄上掛上小籃子,讓記者放置錄音器材。正是這樣的精心準備、精益求精,讓國內外媒體和記者可以深入報道,講好各國奧運健兒激情拼搏的故事,講好中國籌辦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故事,講好中國人民熱情好客的故事,全面、立體、生動地把北京冬奧盛會的故事傳到全世界。
從2008到2022,從初次邂逅到再度相遇,變化的是時間,不變的是服務奧運的自豪感與幸福感,是竭心盡力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埋頭苦干、默默奉獻,腳踏實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我相信,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成就。
?。ㄗ髡邽楸本┒瑠W組委媒體運行部場館媒體中心處副處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