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場地共享促全民健身(金臺隨筆)
如果你生活在浙江杭州,只需動動手指,在手機上完成注冊審核后,便可前往家門口具備開放條件的中小學體育場地鍛煉。如此便捷的健身體驗,得益于杭州對校園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的持續(xù)探索。目前,杭州共有905所學校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館),占全市中小學校和中職學校比重約93%,為人們在家門口運動健身提供了好去處。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強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但全民健身的“熱”和健身場地的“缺”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除了擴大增量之外,盡力盤活存量資源,無疑是可行的辦法。根據(jù)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數(shù)據(jù),教育系統(tǒng)管理的體育場地在數(shù)量上約占全國的39%,面積占比超53%;但相關研究顯示,僅有約三成的校園體育場地對外開放。
實際上,2009年公布的《全民健身條例》中就明確提出,“公辦學校應當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訂的體育法也鼓勵和支持機關、學校、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的體育場地設施向公眾開放。因此,對于校園體育場地開放不應還停留在“該不該”“要不要”的討論層面,而是要想辦法解決好“怎么開”“如何開”的實際問題。
開放體育場地是一件惠民實事,為解決“健身去哪兒”打開了突破口,但與之伴生的一系列問題也需要得到妥善解決。比如,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如何維護,市民意外受傷誰來負責,增加的管理成本誰來買單……要把校園體育場地開放這件好事辦好、實事辦實,不能“一說了之”,也不能“一開了之”,科學管理才是重中之重。
從杭州的經(jīng)驗探索來看,上述顧慮均有不錯的解法:比如,根據(jù)學校是否寄宿、有無晚自修等現(xiàn)實情況將其分類,制定不同的開放政策,避免“一刀切”;通過“三員”管理模式,由安全員負責維護進出校園秩序,管理員負責場地巡查、文明勸導等,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健身群眾提供科學指導,以此實現(xiàn)合理分工,共同保障入校安全與秩序;部分學校探索由第三方運營團隊提供專業(yè)化管理,激發(fā)社會力量參與,在提高場地使用效率的同時降低管護成本,真正實現(xiàn)了社會力量辦體育、專業(yè)的人干專業(yè)的事。
校園體育場地的開放不是學校一家之事,只有堅持政府統(tǒng)籌、多方參與,才能讓更多學校愿意敞開大門。比如,針對開放帶來的學校管理運營成本增加,能否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積極響應的學校,能否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一定政策傾斜和獎勵?例如甘肅就已明確,從今年起,將安排資金對省屬學校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的分類分檔予以補助,對市縣開展此項工作效果顯著的給予獎補。政府鼓勵支持,各部門加強協(xié)作,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務實舉措形成合力,就能更好促進校園體育場地開放。對于廣大市民而言,在享受便利實惠的同時,也要做到自覺自律,避免干擾正常教學活動,盡量維護好校園設施環(huán)境。
從想方設法盤活校園體育場地資源,到巧妙利用城市邊角地建成口袋體育公園,再到建設便民的公共體育場館……人們身邊健身場所的不斷增加,一定能更好助力全民健身蓬勃開展,讓更多人享受運動樂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