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治沙這股勁傳下去(一線行走)
綠了章古臺,白了少年頭。幾十年來,治沙護林人在風沙中堅守,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一代又一代接續(xù)奮斗,終于筑起了造福于民的綠色屏障
早上5點半,天剛蒙蒙亮。遼寧省彰武縣章古臺林場,呼嘯的北風裹挾著沙粒,吹得人臉上生疼。護林員李東魁背上一天的干糧,灌上一壺熱水,牽出陪伴自己10余年的老馬,深一腳淺一腳地走進了8500余畝的林海。
李東魁小時候,這里還是一望無際的沙丘,處在科爾沁沙地南緣;通過一代代治沙人的努力,這里現在變成了綿延的松林,讓號稱“八百里瀚?!钡目茽柷呱车赝O铝藬U張的“腳步”。
“我知道一代代治沙護林人的付出,我能做的就是把這片林子看好?!崩顤|魁望著松林,很早就有了這樣的信念。1987年,他剛退伍,就來到這里護林。累了,就在沙坨子下打個盹;悶了,就在馬上吼兩嗓子軍歌。沒有自來水、沒有電,種菜長不出幾棵苗,物資要靠家人送。密林深處的兩間小屋,就成了李東魁的家。36年來,這里一直保持著無森林火災和無重大涉林案件。
在幽靜的松林深處,長眠著李東魁的榜樣、這里的第一代治沙人——當地治沙所的第一任所長劉斌。墓碑的周圍,環(huán)繞著他親手種下的第一片樟子松林。
1953年,劉斌把全家從義縣縣城搬到了“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的彰武最北部小鎮(zhèn)章古臺,開始了幾十年的固沙造林生活。以3間土房為住處,他摸索出“以灌木固沙為主,人工沙障為輔,順風推進,前擋后拉,分批治理”的一整套治沙護林方法。1990年,劉斌臨終前說:“把我埋在章古臺的林子里,永遠當個護林員?!笔芨篙吀姓?,劉斌的兒子劉秀森退伍后,也毅然來到這里,成為一名護林員。再后來,劉秀森的兒子劉樹春、劉樹新也相繼接過了治沙護林的接力棒?,F如今,劉斌的重孫女劉瑩大學畢業(yè)了,成為彰武治沙精神干部學校的一名教師,緊緊追隨先輩治沙護林的腳步。
為調動廣大群眾參與治沙護林的積極性,彰武縣堅持一級帶著一級干,一屆接著一屆干,實施黨政領導造林綠化任期目標責任制、離任生態(tài)考核制度和林業(yè)部門包鄉(xiāng)制度,堅持不懈,一抓到底。當地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快林業(yè)發(fā)展的17條優(yōu)惠政策,每年重獎治沙造林有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和造林大戶。
綠了章古臺,白了少年頭。幾十年來,治沙護林人在風沙中堅守,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全力以赴把治沙護林這股勁傳下去。他們不怕千辛萬苦,與沙抗爭、與林為伴,一代又一代接續(xù)奮斗,終于筑起了造福于民的綠色屏障。
(作者為本報遼寧分社記者)
欄目投稿郵箱:yxxz8494@163.com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