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了個羊”,火不了太久
王慶峰
“你玩‘羊了個羊’了嗎?”“‘羊癮’犯了停不下來怎么辦?”“真有第三關嗎?”……近日,一款名為“羊了個羊”的微信小游戲火爆全網。無論是餐廳還是地鐵上,不時能看到低頭玩游戲的人。據統(tǒng)計,該游戲僅在微博平臺就有超10個熱搜,話題累計閱讀量超20億。
“羊了個羊”屬于消除類小游戲。一般而言,這種游戲規(guī)則比較簡單,在玩法上循序漸進,難度逐漸升級,從而形成用戶黏性。但“羊了個羊”卻反其道而行之,第一關比較簡單,第二關難度飆升,許多網友意想不到,表示“一度懷疑自己的智商,非要戰(zhàn)勝不可”。很顯然,他們陷入了典型的“沉沒成本”心理中,玩家付出的時間與精力讓他們不甘心在這種簡單的游戲機制下認輸,于是反復投入游戲。游戲設置的社交元素等,進一步加劇了用戶的沉沒。
這不免讓人想起近年火爆的微信小游戲。2018年的“旅行青蛙”,平平淡淡甚至“佛系”,卻切中用戶的感情心理;“我用了7步圍住神經貓,你能超過我嗎?”一款“神經病貓”的游戲,在朋友圈掀起“攀比風”;去年,網友們又在玩“合成大西瓜”,聽著水果們“合并”的砰砰聲,聲稱有解壓的快感……不得不說,每款游戲成功的背后,都有其獨特的賣點,也巧妙戳中了大家的心理。但如今回頭看,這些風靡一時的游戲,又有幾個不是曇花一現呢?
微信小游戲的生命力何以短暫?一方面,這是游戲的載體和類型決定的。如今,游戲重度化精品化越來越明顯,單個手游里的玩法體驗數量繁多,小游戲自身輕量級和玩法單一且單調的狀態(tài),很容易讓人產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面,小游戲本身的商業(yè)邏輯也是存疑的。以“羊了個羊”為例,其所依賴的收益機制之一就是廣告激勵。玩家為了獲取道具,要不停地看視頻廣告,還大都是毫無營養(yǎng)的診股工具、借貸工具等。有律師就稱,廣告有強迫點擊的嫌疑。
對待這類微信小游戲,就是要看穿它的“游戲”實質。有人指出,“羊了個羊”開發(fā)者設計了一個極小的通關概率,后臺完全可以控制。這個說法是否成立仍不可知,但在某種程度上,這暴露了小游戲的固定套路,即通過各種機制設計,讓用戶盡可能地逗留駐足。本來,玩小游戲就是為了打發(fā)茶余飯后的碎片化時間,如果因此過度侵擾了正常的生活,就會變成一種負累。擱下正事,在“羊了個羊”上花費大量時間的人,是否感到一絲空虛呢?
媒體報道,有騙子利用玩家追求通關的急切心態(tài),在社交平臺發(fā)布有通關秘籍的廣告,誘導受害人進行交易。有騙子利用發(fā)送帶有病毒的木馬鏈接誘騙點擊,對玩家的電腦、手機等進行控制。這種現象甚至引起了公安部的關注,強調謹防有人冒充客服“銷售道具、復活次數”等電信詐騙。須知,游戲雖好,不可貪玩,更不能沉迷。在這個眼花繚亂的網絡世界里,我們應該時刻提醒自己“頂住誘惑力,守住注意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