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戰(zhàn)疫:一位臺胞的志愿者服務日記
(抗擊新冠肺炎)上海戰(zhàn)疫:一位臺胞的志愿者服務日記
中新社上海4月23日電 題:上海戰(zhàn)疫:一位臺胞的志愿者服務日記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3月19日,“志愿者服務的第3天,首次變身‘大白’為群眾服務,身為藥師,很開心臺灣同胞也能幫得上忙?!?/p>
4月13日,“臺胞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日記第26天……晚上學校同仁請我過來一趟,第一時間直覺是不是漏發(fā)了東西,沒想到是看起來跟吃起來都跟外賣一樣好的豬肉韭菜水餃,真的非常感謝大家對臺灣同胞的照顧?!?/p>
4月21日,“臺胞疫情防控志愿者第35天……那段時間我不是在小區(qū)門口貨架前,就是在往貨架的路上,去找快遞包裹。……”
4月23日凌晨1點,將最新一篇志愿者服務日記上傳網絡后,上海健康醫(yī)學院藥學院臺灣教師崔立有才熄燈上床。
崔立有所在的華建二街坊位于上海徐匯區(qū),這是一個頗有點年代感的老社區(qū)。小區(qū)內老年人多,樓棟也沒有電梯,于是每次發(fā)放物資對志愿者都是不小的考驗,不過對崔立有來說卻是另一番體驗,“大家都很有人情味,跟臺北一樣”。
兩個盒飯和一個家庭
中午時分,又到了志愿者領取盒飯的時間,崔立有通常會選擇把中飯和晚飯一并領走,轉身他就來到另一個樓棟。這里住著一位年近90歲的老爺爺和他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崔立有攢的這兩個盒飯就是二人的午餐。
“這位90歲的老爺爺獨自照顧患有精神疾病的兒子,這對照護者本身就是很大的壓力,尤其現在又是疫情封控時期,家庭里的兩個成員都處于一個高壓的狀態(tài)。”送盒飯之余,崔立有還會將自己的囤貨勻出一些送給老人,這在疫情之下,尤其是疫情之初物資緊張的時候,帶給了老人家莫大的安慰。“我覺得,他家里物資少的話,就會缺乏安全感,我給他送便當,送物資,雖然沒法做到天天都來,但是他能感覺到還是有人在關心自己,也不會有那么大壓力了?!?/p>
不改對上海的印象
在得知上海疫情之后,崔立有的朋友紛紛從臺灣發(fā)來問候,怕他物資不夠,詢問他做志愿者有沒有風險。
“在上海做志愿者,不僅有口罩,還有防護服、帽子、面屏什么都有,這里的防疫物資裝備要好很多,其實很安全,每次朋友問我,我都會和他們解釋清楚。”
崔立有說自己并不會因為這一波疫情改變對上海的印象,反而因為這段志愿者的經歷,讓他覺得上海是一個很美好的地方。“我常說等到疫情結束,我們去吃飯。我現在真的欠了好多人的飯,90歲老爺爺的女兒要找我吃飯,說謝謝我在疫情期間照顧他爸爸;志愿者團隊要吃飯,因為大家疫情期間一起奮戰(zhàn),還有很多很多,其實大家真的都是很可愛的,人和人的相處要往好的方向去想?!?/p>
崔立有選擇將這段難忘的疫情防控志愿者經歷寫成日記,“因為這是人的一生中一段難以磨滅的記憶,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我選擇把它記錄下來。”(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