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 引領新風尚
【一線講述】
講述人:廣州報刊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 江慧詩
我是一個對報刊亭很有感情的人,小時候常跟著大人在亭子邊上看書、看報,那些豐富多彩的插圖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長大后,我與報刊亭結緣,成為一名參與運營管理的工作人員。
工作中,我漸漸發(fā)現:身邊的報刊亭越來越少,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心底的記憶如何被重新喚醒?老報亭能否煥發(fā)新生機?這些問題時常縈繞在我心頭。
2014年,轉機來了——我們單位負責人通過新聞了解到巴黎報刊亭的經營經驗。它們不僅有典雅的法式風格,還能在滿足人們讀報習慣的同時,提供一些智能化便民服務。經過集體研究,我們決定在廣州建設一批既適應數字潮流,又能體現地域特色、中國氣質的新報亭。
之后一年里,我們一心撲在這件事情上。無論是搞研發(fā),還是搞設計,大家日復一日地討論,一套套方案被推翻,又有一套套新方案創(chuàng)造出來。終于,我們找到了最合適的那一版——形式上精巧簡約,以“中國紅”作為主色調,暗合中國人期盼祥和喜慶的傳統觀念,傳承中華民族勤思尚學的文化追求;在功能上,開發(fā)了無人值守報刊亭,能夠兼顧自助售書、第三方增值服務等便民項目。
現在,我們已在市面累計布放智能報刊亭537座,其中無人值守智能報刊亭451座。亭內配備了24小時購買或借閱圖書報刊服務,以及24小時自動售貨機、自助換電、政務智慧信息屏、收納格子柜等便民裝置,還能結合周邊實際條件適時“變形”,讓各項功能得以發(fā)揮。
報亭一推出,就受到廣大市民好評。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是我們一處老報亭的???,老報亭更新成無人值守的智能報刊亭后,他覺得既新奇又開心,還學會了自助買報紙、借書。還有一個30來歲的年輕人,對報刊亭很感興趣。他專門找到我們,談了很多對智能報刊亭發(fā)展的思考與建議。
未來,我們會逐步將全市報刊亭都更新為智能報刊亭,并繼續(xù)打造多種不同主題的報刊亭,讓報刊亭展現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 李曉、陸健、吳春燕、唐一歌、王斯敏)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3日 07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