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文脈賡續(xù) 古韻新姿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蘇 雁
江蘇無錫,夢里的江南。
這里有水,長江奔流,太湖佳處,星羅棋布的大小河塘,勾勒出碧波千頃、煙波浩渺的水鄉(xiāng)秀色。
這里有景,千年水弄堂,運河絕版地,遍及古城的園林亭閣、垂柳畫橋、小樓水榭,移步換景,入眼皆畫。
這里有詩,“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泯泯草木春”“煙翠三秋色,波濤萬古痕”……白居易、蘇軾、文天祥、納蘭性德等在此留下了來自歷史深處的贊嘆。
這里更有數(shù)不盡的英雄豪杰、名人佳士,學術巨擘、文壇巨匠,顧愷之、徐霞客、錢鐘書、徐悲鴻……文脈悠悠、群星璀璨。
文化,浸潤人與城,貫通古和今。背靠7000年的人類生活史、3000多年文字記載史、2200多年建城史,無錫在新時代又迎來了新的發(fā)展語境、新的文化場域。
在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記者走進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探尋她的古城新變與古韻新姿。
千年文明、百年繁華和美麗山水,共同織就了無錫的絢麗風景
這是散文家李一鳴第二次到無錫了。從市中心出發(fā),大約十幾公里的車程,便到了黿頭渚,一個橫臥太湖西北岸的半島。在島上,他極目遠眺,這里依舊帆影點點,依舊綠色欲滴。
景致在眼前延伸,往事從時間深處浮現(xiàn)。30多年前,他第一次來無錫。那時正值傍晚時分,暮色籠罩長街,走過幾座小橋,橫望過去,只見“白墻黛瓦人家枕河而居,錯錯落落的燈光,照著緩緩流淌的河水,烏篷船的輪廓依稀可見,駁岸上的光點閃閃爍爍,探入水中的階梯明明暗暗”。
那一瞥,無錫已入夢中。李一鳴在散文《憶江南·過無錫》中深情回憶,江南于我……無錫是自然山林中的大景致:黿頭渚是“海”邊的島,蠡園周邊是望不到岸的“海”,寄暢園活在青山靜默的目光和淙淙泉水中,而梅園則是面對茫茫太湖的一個繁花似錦的大天臺。
令他心旌搖曳的,還有那遍布歷史印痕的文物遺存。黃埠墩,坐落于京杭大運河河心,遠望是一個被綠色環(huán)繞和覆蓋的橢圓形小孤島,僅有200多平方米。小島不小,赫赫有名。得知小島的“出身”,他無比驚嘆:“歷史上夫差、康熙、乾隆,春申君、文天祥、海瑞都曾登臨黃埠墩?!?/p>
古城滿載歷史,一磚一瓦皆是故事。這里有“泰伯奔吳”的尚德文化、“聲聲入耳”的理學文化、“富民強國當以工商為先”的工商文化……千年文明、百年繁華和美麗山水,共同織就了無錫的絢麗風景。
江南大學教授莊若江提煉出山水文化、吳文化、民族工商文化三張無錫文化名片:“從早期的吳地文化,到近代以來的民族工商文化,無錫文化在歷史演進中,不僅完成了從尚武到崇文的轉型,也在不斷創(chuàng)業(yè)磨礪中,形成了新的市民風氣。水的隨物賦形、靈活善變、順勢而流、剛柔相濟,又養(yǎng)育了無錫人通達包容、敏察善納、勇于探索的群體稟賦。”
在莊若江看來,“無錫的地方文化,正如無錫的自然生態(tài)一般,既有山一樣的穩(wěn)健沉厚,又有水一般的機智靈動,相輔相成,水乳交融,渾然一體”。
徜徉在深厚的歷史文化中,每個人都是家鄉(xiāng)的代言人,這是刻在無錫基因里的自覺與自信
又是周末,潤生書局內(nèi)坐滿了年輕人。這天,他們讀的是徐則臣小說《北上》,在文字構筑的世界里,探尋運河兩岸百余年來的城池與人群、悲歡與夢想。窗外,流水淙淙;屋內(nèi),書聲瑯瑯。
今年4月,潤生書局老板武頻圓發(fā)起成立“運河讀書會”,或邀請學者,或讀者共讀,一起走進千年運河的歷史現(xiàn)場?!白x的書越多,越會發(fā)現(xiàn)無錫文化的博大與深厚。”他深情地說。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往情深一片心。武頻圓自小生長在無錫,喝著運河水,聽著家鄉(xiāng)故事,撫摸著歷史遺跡,無錫文化漸漸在心中生了根、發(fā)了芽,成為他揮之不去的一份念想、一縷鄉(xiāng)愁。
在上海讀完大學后,他毅然回到無錫。三年前,他在南長街上辦起了潤生書局。書店不算太大,層層疊疊的書籍中,擺放著幾把桌椅,墻上掛著作家馮驥才的題詞“書潤萬家”,旁邊抄著他的語錄:“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歲月變成永存的詩篇。”
“在這里,大家可以看書、飲茶、交流、聽講座,全方位‘無死角’地閱讀無錫歷史?!蔽漕l圓不只想開一家書店,還要把它辦成運河文化的會客廳、文藝青年的清談館,將匍匐在時間深處的傳統(tǒng)作成當代生活詩。他有一個更大的計劃,發(fā)起成立“中國大運河書店聯(lián)盟”,連接起運河沿線枕河而居的書店,讓本土文化順著運河水流淌。
徜徉在深厚的歷史文化中,每個人都是家鄉(xiāng)的代言人,這是刻在無錫基因里的自覺與自信。
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生前時常念叨:“我的家鄉(xiāng)無錫是戲劇相當盛行的地方,東林書院、公花園、惠山祠堂群也是‘耐讀’之地。經(jīng)濟發(fā)達的家鄉(xiāng),也很重視文化的建設,老家底保護得很好,城市新風貌也很吸引人。我對戲劇的愛好、考古求證就是在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里‘熏’出來的。”
歷史是凝固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是流動的歷史。如何傳承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增強人民的精神力量,始終是當?shù)匕l(fā)展的焦點、破解的課題。
無錫市委書記杜小剛表示,無錫精心呵護江南文化風貌、精細雕琢江南文化風韻、精致熔鑄江南文化風骨,推動江南文化全面融入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城市建設管理,“我們將繼續(xù)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為無錫現(xiàn)代化建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用青春時尚元素包裝文化、激活傳統(tǒng),構成無錫文化復興的另一個切面
無錫歌舞劇院院長葛丹綺是在運河邊上長大的。在運河潺潺的流水中,她領會著無錫文化的氣質:“水無定形,流動不息。依水而生的無錫文化,也在延續(xù)傳統(tǒng)中,不斷衍生新的形態(tài)?!?/p>
文化是古老的,也是青春的;是傳統(tǒng)的,也是時尚的。用青春時尚元素包裝文化、激活傳統(tǒng),構成無錫文化復興的另一個切面。
作為演員,葛丹綺感受到最大的變化是“舞臺”。如今劇場概念顛覆了傳統(tǒng)模式,一批“家門口的好去處”讓文化演出觸手可及,遍布全城的演藝新空間,將無錫打造成一個開放式的“大劇場”,“這種轉變,可說是文化藝術一種突破式的發(fā)展”。
無錫歌舞劇院一直摸索用新的舞臺元素,包裝扮靚當?shù)氐奈幕?、精彩故事,讓無錫文化由江河而入大海,走向更廣闊的天地。他們創(chuàng)演的舞劇《歌唱祖國》《千年運河》等,在全國已有較高聲望。
近來,他們正參與《運河四季》實景演出。這場演出把舞臺搬出劇場,搭建在水岸、橋頭、游船上,打造“沉浸式”觀演新體驗,通過四季節(jié)令與色彩變化,展示著大運河的景色之美、人文之美、風物之美,讓文藝創(chuàng)作直接走進人們的生活。
入夜,清名橋河畔亮了起來,亭臺樓閣、高矮建筑、古橋畫舫、沿河的樹,亮堂堂的,嶄新一片。街上,夜市熱鬧了起來,店鋪鱗次櫛比,美食、文創(chuàng)、茗茶、酷玩、書店、非遺,各式燈光映在板街道上,宛如散落在大地上的星。
一條古街,挑起了傳統(tǒng)與時尚,讓都市生活有了可咂摸的韻味。這幾年,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qū)在留住記憶、傳承文脈的基礎上,圍繞環(huán)境優(yōu)、品質高、體驗強、文化濃主題,一直在更新。
無錫文史專家湯可可見證了這里的華麗轉身,他堅定地認為,最好的文化記憶不僅存在于器物中,更存在于當下的生活中,融入人們的衣食住行玩。
不久前,“無錫文化之夜”火遍了網(wǎng)絡社交平臺,也讓無錫國家數(shù)字電影產(chǎn)業(yè)園再次出圈。當晚,元宇宙、人機交互、裸眼3D、AR/VR/MR酷炫亮相,各式數(shù)字技術目不暇接,文化與科技融合共生,編織了一場奔向未來的夢。
殊不知,這座魔幻“電影夢工廠”,前身竟是無錫最大的軋鋼廠“雪浪初軋廠”。民族工商業(yè)在無錫發(fā)祥,散落在各處的工業(yè)遺產(chǎn),見證了文明的進化,刻下了城市發(fā)展的年輪。無錫一直在創(chuàng)造性轉化上動腦筋,他們用現(xiàn)代藝術理念,加以重新改造,讓陳舊的工業(yè)裝置成為閃亮的文化地標、城市名片。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自古寄予著人們浪漫的想象,氤氳著盎然的詩意,承載著濃濃的鄉(xiāng)愁??滴跄觊g,著名詞人納蘭性德懷著美好憧憬,到了無錫,看到這里的明月靜水、橋畔燈影,不禁吟出“江南好,真?zhèn)€到梁溪”的名句。
如今,歷久彌新的文脈傳承、久久為功的文化復興,讓走在新時代的無錫,發(fā)展更有韻味、城市更加靈動、生活更具詩意。到了無錫,人們也定會情不自禁地吟出——
“江南好,真?zhèn)€到無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