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組曲《江姐》奏響“紅巖上紅梅開”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1949年的11月14日,紅巖英烈江竹筠英勇就義于山城重慶。”14日晚,指揮家譚利華登臺國家大劇院,面對觀眾說的第一句話讓全場肅穆。當(dāng)晚,《江姐》譚利華與北京交響樂團音樂會上演,在江竹筠就義73周年的日子里,渾厚的交響樂與女高音歌唱家伊泓遠動人的歌聲,給觀眾帶來震撼與感動。
這場演出是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展演劇目之一,大型交響組曲《江姐》改編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文工團在1964年創(chuàng)作的歌劇《江姐》,由北京交響樂團委約作曲家董樂弦創(chuàng)作。在奏響《江姐》的雄渾旋律之前,音樂會以《復(fù)興之路》序幕《我的家園》開篇,樂隊奏響的慢板代表著對英雄前輩的無限緬懷。
隨后,交響樂以排山倒海之勢拉開《江姐》的大幕。主旋律恢弘大氣,小提琴的獨奏如泣如訴,仿佛把觀眾帶回了多年前的重慶朝天門碼頭。伊泓遠飾演的江姐穿著白風(fēng)衣干練登場,對著長江豪邁開嗓,唱出“巴山蜀水要解放”的革命理想。
交響樂呈現(xiàn)的《江姐》在聽感上更加立體,依托著歌劇的旋律重新配器,銅管組氣勢超群,長笛聲音透亮,特色打擊樂和琵琶的音色貫穿期間。樂隊與伊泓遠的人聲互相搭配,強弱得當(dāng)。唱到“哭老彭”的經(jīng)典唱段,打擊樂石破天驚,伊泓遠的演唱感情充沛,聽得身上的汗毛也跟著豎了起來;到了《春蠶到死絲不斷》的唱段,樂隊托著伊泓遠的音色,唱出江姐“只愿香甜滿人間”的追求。
伊泓遠作為第五代“江姐”的扮演者,當(dāng)年在空政文工團演出排練歌劇《江姐》時,歌劇的創(chuàng)作者閻肅、羊鳴、姜春陽等詞曲作家曾給她一字一句的輔導(dǎo),這次登臺,她保留了部分歌劇中的表演,手上動作雖不大,卻能把觀眾代入《繡紅旗》等經(jīng)典場景中。
“之前曾和北京交響樂團合作過交響組曲《江姐》的選段,但演繹整部作品還是第一次。交響組曲和歌劇不同,交響組曲沒有歌劇的臺詞,只能用音樂講故事,向觀眾傳遞感情。”伊泓遠說,在交響組曲中,配器和歌劇并不相同,她需要積極主動地配合樂隊,另外,交響組曲相當(dāng)于集中了歌劇中的精華唱段,很多小過門和歌劇也不一樣,需要特別仔細,才對得上每一個氣口和拍子。
當(dāng)“紅巖上紅梅開”的歌聲響起,臺下觀眾都受到感染,演出結(jié)束后,很多觀眾還沉浸在情境中,還有白發(fā)蒼蒼的老年觀眾眼中閃著淚光。(記者韓軒)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quán)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zhuǎn)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