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何以成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
中新網(wǎng)北京6月3日電(記者袁秀月)一百多萬詩行、兩千多萬字,有人稱它是“東方的荷馬史詩”。而事實上,它的規(guī)模遠比荷馬史詩要長,甚至超過世界“五大史詩”的總和。
更特別的是,它還是一部“活”的史詩,由說唱藝人世代承襲,在藏族群眾、尤其是農牧民當中廣泛流傳,深受群眾喜愛,至今已有千年。
它就是《格薩爾王》,被稱為“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講述了傳說中的藏族英雄格薩爾王降妖伏魔、造福百姓的故事。
為了讓“格薩爾王”的形象能得到更具象立體的呈現(xiàn),由中央網(wǎng)信辦網(wǎng)絡傳播局指導、中國新聞網(wǎng)等聯(lián)合出品的電影《格薩爾王之磨煉》,用動畫電影的形式,講述少年時期的雄獅國王格薩爾以大無畏的精神團結各部族共同抵抗魔族入侵,建立了新家園的一代傳奇成長的故事。
一部史詩為何能夠傳唱千年?
回答這一問題,需要理解《格薩爾王》這一歷史文化符號背后的多重深刻意涵。
其一,《格薩爾王》是文化自信的承載?!陡袼_爾王》史詩講述了格薩爾王從天界下凡嶺國,成為黑發(fā)藏族人民之主,為救贖嶺國蕓蕓眾生戎馬一生,降服四方伏魔、扶助弱小,完成使命后返回天國的英雄故事。
有研究者指出,《格薩爾王》不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而且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認識價值,對于古代藏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如人民的經(jīng)濟生活、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都作了生動而真實的描繪,“是一部反映古代藏族社會生活方方面面的百科全書式巨著”。
有觀點稱,長期以來,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民族史詩,以《格薩爾王》為代表的少數(shù)民族史詩豐富了中國詩詞的種類,并以其龐大的體量、活態(tài)的傳承成為世界詩學的一大奇跡。
其二,《格薩爾王》是民族交融的縮影。格薩爾王的故事在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土族、羌族、珞巴族等眾多民族中流傳,是多民族共同稱頌的英雄,《格薩爾王》史詩是多民族在漫長歷史歲月中共同創(chuàng)造的文化瑰寶。
在結構框架上,《格薩爾王》便有著較強的包容性。它分為天界篇、降魔篇和地獄篇,特點是開篇與結尾相對較固定,中間部分是開放性結構,民間說唱藝人可以在這部分發(fā)揮所能。說唱藝人不僅靠口耳相傳,還有神授、圓光、掘藏、頓悟、智態(tài)化等獨有史詩傳承類型。
這一開放性結構,不斷吸納進新的故事內容,而且把許多敘事文類——如神話、傳說、故事、民歌、諺語等吸納到史詩中,形成壯觀的敘事畫卷。
其三,《格薩爾王》還是非遺保護的代表。作為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活態(tài)史詩,上世紀50年代,中國展開對《格薩爾王》的搶救、保護工作,在80年代初成立專門的保護機構,并對格薩爾藝人、文本及文化語境等方面進行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搶救、保護和研究。
2006年,《格薩爾王》被納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2009年被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中國出版了一系列《格薩爾王》相關書籍,還積極推動格薩爾文化的數(shù)字化,對民間格薩爾說唱藝人、手抄本等進行系統(tǒng)調查、搜集、翻譯和整理,并完成超百名說唱藝人的普查建檔工作。
傳唱千年,如今,《格薩爾王》的故事正通過更多形式流傳和豐富,它靜靜記述著中華民族的多元一統(tǒng),闡釋著中華文明的兼收并蓄。(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