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品回應三個經(jīng)典問題
作者:劉詩宇
如何狀寫革命史與革命者,如何書寫“普通人”以及如何創(chuàng)作精彩故事,是三個源遠流長的文學問題,2021年的長篇小說給出了不同程度的回答。
如何塑造革命者形象?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一重要時間節(jié)點,涌現(xiàn)出一批描寫百年歷史的主題性作品。朱秀?!哆h去的白馬》、余之言《生死疊加》、老藤《北地》、黃孝陽與陶林合著《隊伍》、鐵流《靠山》、溫燕霞《虎犢》、龍先平《覺醒年代》、鄭欣《百川東到?!贰⑻m曉龍《冬與獅》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中國文學素有“文以載道”的傳統(tǒng),“五四”新文學更是從誕生之日起,就承載了參與國家大事、介入社會現(xiàn)實的天然使命。在革命、建設、改革的不同社會階段,文學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然而,如何處理宏大歷史書寫與文學審美原則之間的關系,一直是作家不容回避的問題。幸運的是,近幾年,尤其是2021年的長篇小說創(chuàng)作,隨著一批有突破性的新型革命者形象的集中出現(xiàn),讓人看到了處理好這一關系的可能性?!哆h去的白馬》就是一部這樣的作品,它寫的是“千千萬萬當年為勝利付出了犧牲的代價”的人,卻有著同題材作品罕見的浪漫與含蓄。主人公趙秀英為了戰(zhàn)爭勝利放棄了愛情、家庭,小說寫清了對那一代人而言,“大我”和“小我”為何渾然一體,為親人復仇、追求安穩(wěn)的生活和國家民族層面的革命事業(yè)為何高度統(tǒng)一。革命者的行為與意志以今人能夠理解、共情的方式出現(xiàn)在了文學敘事中。
余之言將“先鋒”與“主旋律”結合,用“編密碼”的敘事形式寫下《生死疊加》。小說中特情人員余元謀、王小嬌、彭寂將密碼破譯視作生命,在成就偉大的同時也承受了外人難以體會的艱辛、孤獨、殘酷。作品塑造了隱形戰(zhàn)線、密碼戰(zhàn)場上多個少見而獨特的敵對人物、赤誠戰(zhàn)士,從全新角度賦予編碼師、破譯師以奇崛的文學形象,實現(xiàn)了密碼破譯職業(yè)行為、使命特性與文學性表達的深度融合。
老藤的《北地》用兒子重走父親人生路的方式結構全篇。父親留下的囈語讓兒子費解,解謎之路上逐漸清晰的是父親??藙椎娜松悄莻€遠去的火熱年代。
這些革命者形象,讓人想起上世紀60年代,柳青的《創(chuàng)業(yè)史》因塑造出了梁生寶這一“新人”形象而廣受贊譽,但同時也引發(fā)了梁生寶和梁三老漢,哪個形象塑造得更成功的討論。這個經(jīng)典的文學史問題在今天看來,并不只關乎真?zhèn)危馕吨膶W應有先現(xiàn)實一步,找到理解歷史、通向未來路徑的能力。革命歷史與文學創(chuàng)作,并不僅是后者表現(xiàn)前者的關系,前者更給予后者豐厚的靈感源泉。
“普通人”怎么寫?
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帝王將相、神佛妖魔、江湖兒女、才子佳人是作家筆下的“常客”。身為“普通人”,讀者樂得旁觀“不普通”者的逸聞軼事,在虛擬的投射關系中獲得審美愉悅。隨著現(xiàn)代文學觀念的建立,文學如何處理“普通人”的生活,該給讀者帶來怎樣的影響,成為經(jīng)典的創(chuàng)作問題。2021年,劉震云《一日三秋》、魏思孝《王能好》、黎紫書《流俗地》、劉慶邦《堂叔堂》、陳集益《金塘河》等作品,無不展現(xiàn)普通人生命的沉重與漫長,但仔細分析,它們在堅實的生活質地中,不乏暖暖溫情與真誠的生活態(tài)度。
劉震云擅寫“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孤寂,《一日三秋》主人公明亮的成長史,也同樣如此。小說里前世今生的因素相當動人,在延津人夢中出現(xiàn)、孤寂千年的花二娘亦可圈可點。最后,明亮歷盡滄桑,撫平了內心的裂痕,花二娘也某種程度上與命運達成和解,小說總體上是“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人物對命運的接受中蘊含著進取心態(tài),孤寂的氛圍中也有淡然的心境。“普通人”的命運帶給讀者共情、撫慰,就是文學面對時代應有的姿態(tài)。
魏思孝近些年的創(chuàng)作令人印象深刻,他觀察生活的獨到眼光、厚重的民間情懷、若隱若現(xiàn)的社會學視野,讓他的創(chuàng)作在一眾青年作家中脫穎而出?!锻跄芎谩酚貌粺o荒誕、幽默的語言,在家長里短、紅白喜事中描寫著鄉(xiāng)村世界中的男女老少。在這個城市敘事逐漸占據(jù)文壇主流的時代,他腦海中那些即將謝幕的鄉(xiāng)村人事奔涌、翻騰著,以至于他的長篇小說總有遠超一部作品的內容含量,每個配角都可以單獨成書。黎紫書的《流俗地》也是這樣的寫法,這部作品的扎實厚重在近些年難得一見,以盲女銀霞的命運為經(jīng),以聽覺、嗅覺、觸覺相融合的敘事為緯,我們看見了錫都怡保的眾生相,也看到了流俗如何不俗。銀霞在不幸的人生中有令人嘆服的柔韌、淡然,以此為例,2021年的現(xiàn)實題材長篇小說雖也表現(xiàn)了人生中的困苦,但與其說是否定人生、批判社會,更多是對人生本相的呈現(xiàn),對走過這漫漫長路的你我、眾生心懷的敬意。
除此之外,2021年也有一些調性相對輕快的現(xiàn)實題材作品值得關注,如王蒙的《猴兒與少年》借學者施炳炎的往事,傳達作者對現(xiàn)實、社會、人生的深刻認識;陳彥的《喜劇》借丑角賀加貝啼笑皆非的人生,討論喜劇的意義和未來、藝人的選擇與浮沉;林白的《北流》用志、詞典、注、疏、箋、異辭等形式,書寫廣西生活史;張檸的《春山謠》以知青下鄉(xiāng)為背景,寫出了特殊年代里人性和世事不無幽默的嬗變;石一楓的《漂洋過海來送你》用一樁錯拿骨灰盒的奇事,展現(xiàn)了新老兩代北京人的精神氣質;方磊的《世道》則借一個專門收容社會邊緣人的“臟老太”形象,表達了面對生活,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豁達態(tài)度。
我們今天還需要好故事嗎?
小說,尤其是長篇小說,到底應不應該把“講故事”放在重要位置?好的故事又從哪里來?受現(xiàn)代主義、后現(xiàn)代主義思潮影響,糅合著因文學專業(yè)化、小眾化產生的精英意識以及對影視劇等敘事藝術的距離感,不少作家并不熱衷講故事,更對“好讀”的小說充滿戒心。但平心而論,相比形式探索,寫出真正精彩的故事并不容易,而且這種追求也并不過時。
馬伯庸《長安的荔枝》就講了一個精彩紛呈又不落俗套的故事。沒有機械運力的唐代,將新鮮荔枝從嶺南送到長安近似“不可能的任務”。作者將史書記載的唐代政治體制、行政區(qū)劃、海陸交通、社會生活都變成了情節(jié)前進的框架,在不斷“加速”的敘事中,讓讀者酣暢淋漓地看著“不可能”如何“可能”。那些曾經(jīng)聳人聽聞、如今化作歷史塵埃的人和事,其實對每一個尋找故事的作家都敞開懷抱,馬伯庸多年來勤勉、巧妙的創(chuàng)作就是證據(jù)。王松《飛花調》也是2021年長篇小說中的一抹亮色,如果說馬伯庸常從“正史”入手,王松則是天津民間生活、江湖史的專家。這部專寫“調門兒”(騙子群體)的作品,展示了民國時期江湖行業(yè)的秘密,小說中大量的俚語、切口,以及類似“粘糖人兒”“千年棺材對口兒菌”等只在江湖口口相傳的絕活、秘聞被作者記錄下來,小說有了地域史、文化史的意義?!敖鹌げ蕭煸u團調柳”(指說評書、變戲法等8種傳統(tǒng)行當),《飛花調》僅寫其一,文本背后仍留有巨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
東西《回響》、范穩(wěn)《太陽轉身》以刑事案件開篇,海飛《江南役》、余之言《生死疊加》從諜戰(zhàn)角度展開,魯敏《金色河流》寫民營企業(yè)家和“金錢觀”變化,秦北《歸心》寫芯片制造業(yè)風云變換……這些長篇小說集中展示了歷史或行業(yè)史中蘊藏的豐富故事,這不僅是一種文學現(xiàn)象,更為今后的小說創(chuàng)作揭示了方法與路徑。
文學的變化通常并不以“年”為單位,但2021年是特別的一年。前不久閉幕的中國作協(xié)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新時代文學”概念得到了系統(tǒng)闡釋,其背后是近些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正在生成有別于過去的質地。對老問題的回答,是進入新階段的象征,當我們將視角拉遠,眺望未來,也許就會發(fā)現(xiàn),從2021年開始,文學史已經(jīng)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ㄗ髡呦抵袊鲄f(xié)創(chuàng)研部助理研究員,遼寧作協(xié)特聘簽約作家)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或“中國西藏網(wǎng)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wǎng)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