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的柔聲傾訴
蔣蓁
曾在央視音樂頻道《漫步經典》節(jié)目中,欣賞到安妮-索菲·穆特與安德烈·普列文及穆勒演奏的莫扎特C大調鋼琴三重奏(作品k548),不禁為之震撼!驚詫于莫扎特鋼琴三重奏竟有如此魔力;驚詫于第二樂章“如歌的行板”中鋼琴與小提琴溫馨曼妙、輕聲唱和,把聽者帶入了音樂的溫柔鄉(xiāng)。怎樣形容這仙樂般的音樂呢?不禁想到美國電影《教父》插曲的名字《柔聲傾訴》——柔聲傾訴?。∪绱巳崧晝A訴的鋼琴與小提琴,宛若天籟,難得一聞。
查了一下,這是2006年的錄像,為紀念莫扎特誕辰250周年暨安妮-索菲·穆特首次公演30周年推出的“永恒的莫扎特”錄音系列。這首莫扎特作于1788年7月14日的作品,寫于他最后三部交響曲創(chuàng)作期間,也是他最后三首鋼琴三重奏的第二首。
莫扎特創(chuàng)作C大調鋼琴三重奏時,32歲。按他短暫的一生,已為“晚年”。按照音樂藝術創(chuàng)作水準,居于巔峰期。作為勤奮而艱難、輝煌而坎坷的一生,此時,莫扎特要傾訴的太多,太多……
莫扎特柔聲傾訴什么呢?是維也納已開始對他音樂作品的冷淡?是統(tǒng)治階層對他的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長期禁演、對幾部戲劇作品的打壓?是生活陷入危機,不斷在借債還債之間的糾結?是對身體健康狀況每況愈下的擔憂?是對病弱妻子健康的擔心?是對命運中多個孩子早亡的悲傷?是高貴靈魂忍受的痛苦,曾竭力掙扎,曾屢遭挫折,曾蒙受屈辱的悲憤?
向誰傾訴呢?向一年前離世的父親?是啊,這位發(fā)現并實施早期教育,把一個音樂神童培養(yǎng)成一位偉大的音樂家,卻因為反對莫扎特婚姻而無法溝通的父親,再也沒有機會面對面傾訴了;是6年前去世于巴黎的母親么?慈愛的母親,當時為了謀取職業(yè),還要作曲,卻萬萬沒有想到會因不服水土和醫(yī)治不及時而去世于異國他鄉(xiāng),令莫扎特留下終生遺憾。有多少懊悔和思念需要向母親傾訴啊。
莫扎特在寫給朋友的信中傾訴:“那些陰暗的思緒如此頻繁地襲擊我,我曾做出巨大的努力來驅趕,心態(tài)會因此好轉?!?/p>
寫作這首鋼琴三重奏之后11天,莫扎特創(chuàng)作出了著名的g小調第40號交響曲,也被稱作“少年維特的煩惱”,創(chuàng)造了如怨如訴的悲愴氣氛,十分吻合當時知識分子對社會腐敗和虛偽現狀的不滿,而這種情緒正是歌德在名著《少年維特的煩惱》中所流露的。同時,也表達了莫扎特對死亡的思考和理解……
也就是說,這首鋼琴三重奏與第40號交響曲幾乎同時創(chuàng)作,完全是在同一種情緒支配下,體現了同樣的心境和情感,但在藝術形式上,卻創(chuàng)造了另一種高峰。
鋼琴三重奏,是室內樂演奏的難點。柴科夫斯基在回復梅克夫人請他創(chuàng)作鋼琴三重奏曲子時,說出了他的觀點:“或許是我的聽覺器官太過規(guī)則,以致無法忍受鋼琴、小提琴和大提琴組合在一起的聲音。在我的觀念中,這三樣樂器的振動原本是無法融合在一起的。”理論上,槌擊鋼琴的音色拒絕與其他樂器或任何樂器組合相融合。而莫扎特不僅在交響曲、協(xié)奏曲、弦樂四重奏、嬉游曲、小夜曲、歌劇、藝術歌曲、宗教音樂等方面,都居于世界音樂藝術巔峰,還創(chuàng)作了7首流芳百世的鋼琴三重奏,并使這種藝術形式達到高峰。
在鋼琴三重奏創(chuàng)作中,莫扎特的偉大,體現在融合鋼琴與各種樂器合奏的能力高超,且效果奇佳。經過探索,他得出結論,只有鋼琴三重奏是構成帶鍵盤樂器室內樂中最適宜的組合,應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領域中,占據像弦樂四重奏那樣的地位。寫作風格應適合每件樂器的特性,同時,又時刻注意音響的統(tǒng)一感。在鋼琴上采用自由、幾乎帶有即興性的寫作方法,從而形成一種令人信服的正宗風格。從“柔聲傾訴”中,我們窺見了莫扎特音樂造詣的精深。
音樂在作曲家的手里,是一疊疊曲譜。真正讓我們準確領略莫扎特“柔聲傾訴”意境的,是穆特、普列文等藝術家的精心演繹。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珠聯(lián)璧合,天衣無縫,精美絕倫,天造地設的聯(lián)袂,讓人如醉如癡,流連忘返。百聽不厭,百聽不厭啊。尤其是鋼琴俯下身來,輕輕拉著小提琴,與之共舞,溫柔的鋼琴同純凈的小提琴相攜而行,相伴左右,互問互答,俯仰呼應,柔聲傾訴。讓我們還感覺到作品之外的獨特境界。
弦外之音的柔聲傾訴,傾訴什么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